第277节(2 / 2)

加入书签

弱肉强食,基本法则。

李儒是郓州刺史,明面上的郓州最强权力拥有者,身为为天子牧民的封疆大吏,麾下百姓在他看来,都只是被“放牧”的存在,跟草原牧人的牛羊无异。

双方之间有本质区别,他的权威不容置疑、颠覆。

他本应把对方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可是现在,牛羊竟然起来闹事了,这岂不是说明他这个牧人做得非常失败?如果他乖乖就范,答应外面那些人的所有要求,那岂不是被治下牛羊给主宰了?

到底谁才是郓州之主?

这事要是传出去,他得了一个懦弱的官声,让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与皇帝怎么看他,还怎么相信他的能力,往后他还怎么升官?

李儒越是恐惧外面那些百姓,就越是感到愤怒,就越是不想低头认输。

“大人,外面的人越来越多了,若是我们再不处理陈仓曹,只怕局势会不可收拾。”一旁的刺史府长史好言劝说。

“处理?怎么处理?陈景河做的事,我们都有份,整个刺史府,谁没从府库中获益?现在依照他们的意思,处置了陈景河,来日他们要处置本官,本官是不是也要就范?”李儒怒不可遏。

长史苦口婆心道:“可事已至此,云家证据确凿,要是我们不让陈景河担下责任,只怕会让郓州百姓的怒火无处平息。

“那些市井平民也就罢了,可郓州城外还有许多义军,他们要是闹起事来,刺史府的修行者只怕挡不住。”

李儒脸黑得像是锅底。

挡不住的人,才是能够影响,甚至左右他言行的人。

“大人,高大人回来了。”

“让他近来。”

进门的是个年富力强的中年男子,李儒看到他,神色缓和了几分,“情况如何?”

“禀大人,下官已经查清楚了,郓州对岸并无胡人大军集结的迹象!胡人主攻的方向,绝对不会是我们郓州!”别驾高福瑞信心十足道。

一品楼查明胡人要主攻郓州后,在把消息送到朝廷时,也通过云家传递给了刺史府,希望刺史府能够重视军情,认真备战。

比起云家这个外人、地方上的势力,李儒当然更相信自己人,所以他立即派了高福瑞带着一些精锐行者,潜行渡过黄河去查探情况。

现在高福瑞说北岸没有军情,李儒当然没有理由不相信。

要知道,高福瑞是元神境后期大圆满境界的修行者,而且出身庶族地主中的大户,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读经书,尤擅兵事,本身更是著有军事书籍,被很多寒门将领封为经典。

不仅如此,高福瑞还跟朝中某位大人物关系匪浅,被寄予厚望,前途不可限量。

这样一个既有大才又有修为的人杰,冒险亲自到河对岸确认过的军情,李儒有什么理由不信任?

既然胡人不会兵临城下,郓州没有大碍,不需要过分依仗地方豪强、百姓乃至义军,李儒对如何处理陈景河之事,也就有了主意。

“告诉外面那些百姓,陈仓曹处置府库不当,即日起会交卸一切职掌,回府静候官府查明此事!”

长史得了吩咐,躬身领命。

须臾后,他来到刺史府大门处,对着外面群情激奋的百姓,义正言辞的公布了李儒的处置方案,而后大义凛然道:

“刺史大人公正严明,必然会查清案件所有细节,给所有人一个交代,不辜负大伙儿的期待与付出。

“大伙儿也当相信官府,理智对待这件事,不要借机生乱,给官府添麻烦,妨碍官府办差,延误案情查明的时间,更不能让心怀叵测者有机可趁!

“好了,大伙儿都快些回去吧。大战在即,我等各司其职,郓州才能秩序井然应对一切来犯之敌,保证郓州不失,保障每个人的身家性命!”

第三三二章 中流砥柱(9)

既然刺史府已经下了决议,当众承诺了处置陈景河,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陈奕跟云雍都没有质疑的道理。

这些年来,哪怕只是面对数百人群情激奋的场面,刺史府也不曾做阴奉阳违的事,毕竟大家都看着。

陈景河这件事,证据确凿,而且发生在国战时期,很伤军队士气与民心,刺史府但凡还要顾全大局,就不会整什么幺蛾子。

陈奕跟云雍站在战争局势,与郓州百姓的角度上,认定了刺史府会很快查清案情,将陈景河下狱,给所有人一个说法。

可惜的是,他们都料错了。

他们没有站在官府,站在官员,站在刺史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更加没有真正理解李儒是什么思维方式。

在刺史府对外的布告中,李儒很迅速的处置了陈景河。后者也确实被免职了,于是百姓们额手称庆,觉得大功告成,狗官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公道得到了伸张。

然而平民百姓并不懂什么是免职。

陈景河仅仅是卸任了仓曹主事,既没有被贬黜,也没有削减品阶。

换句话说,他就是暂时赋闲在家而已,等到风声过了,依然可以按照以往的品阶,出任刺史府的官职。哪怕是不在郓州任职,调到别的地方,官职也不会比州府仓曹主事低。

李儒没有因为民情民愤,而让自己人吃太多苦、受太多罪。

“这些时日,陈景河为刺史府上下的官吏,谋取了许多好处,哪怕是寻常衙役,也因为府库的充盈而得到了一些银钱,这是为大家谋了福利,刺史府上下谁不感谢他?本官也因此收获了众官吏的赞誉。

“现在陈景河被免职,也算是舍己为公,为大家牺牲了自己。

“本官若是真把他贬黜了,岂不是会寒了刺史府上下官吏的心?连自己的下属都保护不了,本官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没有好处了,往后谁还会尊敬本官,愿意受本官的驱使,为本官奔波劳碌、鞍前马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