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底。
少年人就那么随意坐着,仿佛是坐在山巅观看云起云落,观看鸟飞猿跳一样,观看着黄河底的景色。
“先天武者能够最终破碎虚空。”
“可即便是先天武者,也无法一跃百丈高,绝不超过五十丈。”读过江湖史传的秦朝,深深知道三十丈是顶尖宗师与普通先天高手的区别,而大部份先天高手,力量比之后天武者高不了多少。
这么一点点力量如何破碎虚空?
“真正的原因在于感悟天地。”
先天高手的破碎虚空,以及招式的精妙一切都在于窥视到了天地之间的某些奥秘,从而使自身能够利用这些奥秘达到破碎虚空的程度。
可是问题又来了。
他们既然能够感悟天地奥秘,为什么后面的先天武者还如何困难,每一步,每一个小进阶都得自己去感悟天地。
即便是观看前辈所写的各种感悟,依然少有能让自己一下进阶的?
“用身体去学会,而不是用脑子去思索!”
无论是江湖史传,还是慈航静斋高天籁、君如月的说法都是这么一句话,正是因为所有先天高手对天地的感悟是挖掘人身所蕴藏的本能,应用天地的本能,所以当感悟到了只是身体感悟到了,而不是真正明白了。
便如同一个人学会了游泳,是身体学会了。
一入水,想游得快便游得快,想慢便慢,想蛙泳便蛙泳,各种动作自然而然,不用脑子去思索这里手该怎么动,那里脚该如何,一切纯天然。
也许他们能够根据身体学会的经验,总结出一些道理。
游泳的道理很容易总结,可是……天地玄奥其复杂玄妙比之游泳何止复杂了千百倍?
因此即便总结,这些道理也很少能够剖析出真正的本质。
因此没有相关的经历,没到那个程度,外人看他们所说的道理,看得再多也是不明白的。
更何况天地不明。
本身就是那么一种玄而玄之的感觉。
所以高人的描述,也是那种似是而非,玄而玄之的格言至理,这些言简意骇的格言妙语,因为说这话的人本身就是不明白,说出来自然是意韵无穷,立体,多维的,让你可以从无数个角度去解释。
这便是当今武道界的特色。
真正高人留下的感悟,你看了往往有所触动,可要说倒底是什么触动又说不出,而且这些感悟似说道,又似说为做处世……完全让人无法捉摸透,只有当你武道到了那个境界,才能恍然而悟,这倒底是高人的至理使你感悟,还是你本身就已经到了那个程度才感悟?这谁也说不清。
所以——
“用身体去折腾、感悟,去适应……去找到那一瞬间对天地的悸动,便是我的经验。”这是君如月告诉秦朝的。
“用身体去适应,找到那一瞬间对天地的悸动么?”
秦朝撇清脑中纷纷呈呈的念头,仿佛极惬意的欣赏着河中的万物变化美景。
黄河岸上君如月、怜妙玉也同样心灵空寂,惬意的观看着这方奔腾的滚滚黄河,她们对天地的感悟已经很深,可是不够,离更高的境界,离终极的破碎虚空还有着极遥远的距离,因此同样需要去找到那一瞬间对天地的悸动,加深自己和天地的契合度。
“他这样行么?”
怜妙玉忽然又开口。
“自古以来,像他这样的人,不是没有,可是我并没有听说过这样感悟天地能够更好。”怜妙玉自言自语。
君如月目光落在江面的一片叶子上:“怜妙玉,你是在想,如果他能够成功,我们也能够借鉴他的方式吧?”
“你就不想么?”怜妙玉轻声。
君如月沉默。
秦朝感悟天地的方式一方面与她们,与所有先天武者感悟天地的方式相同,放空心灵,享受着天地之间的美好,从而让整个人达到致极静。
心定生慧!
心中没有烦恼愁闷,无大喜无大悲,处于一种淡淡的美好的,欣然喜悦,亲近天地自然的舒适状况,身心便被解放了,这种状态下,自然能够敏感到天地的脉动,本能的与天地交互融合,渐而达到天人合一。
所以真正武道家往往都斩断尘俗,游戏于天地之间。
即便是有俗家之事,也不萦绕于心,这才能亲近自然,解放身心。
秦朝一方面走的是与她们相同的路。
早晨静静坐于屋顶看朝阳升起,或游戏于街头巷尾看百姓忙碌,或躺于山坡草丛之间,看云霞变幻,或游走于名山大川之间,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可另一方面。
秦朝却又急功近利,除却正常的欣赏贴近生活与自然外,每天都会进入江河湖底,去感悟水中的另一个奇妙世界。
从洛阳的河流,到洛阳城外,到周边郡县各大河流,而如今更是到了黄河。
“去水中感悟天地自然的也不是没有前人试过。”
“可是这些前人都失败了,水中与这陆地并无二样,而且陆上因为更让人心近自然,陆上景观、人文一切都更能触动人心,比单调的水中更让人能够感觉身心惬意,所以比之水中效果更好。”
……
这些话君月如自然向秦朝说过。
可秦朝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