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假千金的嫂子 第17节(2 / 2)

加入书签

魏帝摆手:“行了,你少拍马屁,朕问你,你为何不能去幽兰宫,就摘几个桃子,难道还能要你的命?”

“皇上,您不知道,太后娘娘说了,幽兰宫的东西,是皇后娘娘与三位皇子的,谁若想吃桃子,自个儿种去,种满山头也无人管,可幽兰宫的东西,真不行。”来宝弯腰恭敬道。

魏帝想起母亲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既下这样的命令,定有原因的,便问其缘由。

来宝道:“前些年,皇后娘娘不管事,几个皇子殿下小,那些个嫔妃就肆意摘果子,怕自己吃不上,将那不熟的也摘了去,摘果子就摘果子吧,他们还糟蹋树,树枝都断了许多。太子殿下看不过,就命四殿下看着,四殿下命人看着几颗果树,嫔妃们吃不上果子,自然不乐意,便去太后娘娘那里告状,太后娘娘得知事情真相,就下了命令,不许其他人摘。”

魏帝听闻前因后果,气得当即大怒。

指着远处的宫殿道:“吃果子就吃果子,不熟的摘去就算了,还敢毁树,岂有此理,这事儿都有谁干了,给朕降位分。”

来宝未说谎,将不熟的果子摘走毁树,这事儿的确有,只不过太子几人瞒着,未传到太后娘娘耳中,怕太后娘娘得知此事犯病。

几位皇子是真孝顺呢。

魏帝也是孝顺了,又问来宝:“太后他老人家也知毁树的事了?”竟没犯病,看来病是大好了。

来宝不敢瞒着:“几位皇子孝顺,没敢告知太后娘娘。”

魏帝点头,夸赞太子几句。

他今年五十多岁,早年不得先帝宠爱,虽是太子却没少吃亏,第一任太子妃是细作,害得东宫多年不曾有子嗣。

先帝病逝,他力挽狂澜,斩杀一众兄弟,登上九五之位,开始调理身子,娶了裴皇后,一年后与皇后有了第一个孩子,也是当今的太子。

那时,他已过而立之年,皇后一举生下长子,魏帝自然喜欢。

太子仁善至孝,礼贤下士,勤奋好学,是个不错的储君。

魏帝不昏庸,且十分明智,如今,人到晚年,所得皇子也就四位,三位都是出自皇后的肚子,让老三干掉太子三兄弟,也是不可能的事。

太子兄弟三人被皇后教导的很好,兄友弟恭,尊师重长。

魏帝不曾有废太子的念头,将太子当成一国储君看待,严厉之余,又有几分慈爱,对其他皇子就有些纵容了了。尤其是最小的儿子-四皇子。

“身为长子,太子做得对。不过纵然这事儿过去了,但朕这里过不去,你去问问,当年谁毁树,连降两级,罚俸半年,闭门思过一年。”魏帝毫不手软。

来宝听了,忙应了,让人去传皇上口谕。

那些嫔妃得知魏帝秋后算账,她们被罚不算,还失了圣心,肠子悔青了,纷纷埋怨带头闹事出主意的人。

可惜时间久远,一时想不起是谁点火了,就命人去查,最后查到了林贵妃头上,大家纷纷记恨上了林贵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来宝看向凝和宫的方向,低声问:“皇上,听闻皇后娘娘病了,茶饭不思,卧床不起呢。”

“病了,可请了太医?”魏帝声音带着急切。

“请了,太医无法,说娘娘是心病。”来宝停顿一下,又小心翼翼道,“听闻,那盆花枯了。”

“怎么枯的?”魏帝皱眉,他知那盆花对皇后的重要性。

“一夜之间,枝叶干枯,毫无预兆。”来宝道。

“去雍和宫。”魏帝抬脚,走几步忽又想起什么,转身对来宝道,“改日再去雍和宫吧,朕想起来了,贵妃找朕有事商议。”说完,带人进了凝和宫。

来宝心里叹息一声,面上笑着答应,跟着魏帝进了雍和宫。

听见魏帝来了,林贵妃带人迎出来,一脸喜悦,声音更是柔了几分:“臣妾恭迎皇上。”

魏帝将林贵妃扶起来,前后进了正殿。

等魏帝坐下,林贵妃亲捧茶杯递过去,笑盈盈道:“咱们的欣然也及笄了,是不是该相看婆家了?”

“你是她母妃,你看着办吧。”魏帝接过茶,抿了一口放桌上,“欣然可有中意的人,若是有,朕给她赐婚。”

“她一个小孩子家,哪来的意中人。”林贵妃抬眼看向魏帝,“咱们欣然也大了,是不是该有个封号了,将来出嫁时,脸上也有光不是?”

魏帝膝下孩子不多,四个皇子,两个公主,一个走失,如今只剩一个公主了。

或许是痛失长女的原因,魏帝对幼女也格外宠爱,养成了跋扈的性子,看上的东西,必须弄到手。看不惯的人,非打即骂,比四皇子还要嚣张。

几位皇子都是兄长,自然会让着她些,这更纵得她目中无人,有时连皇后也不放在眼中。

当然,她只在凝和宫和自己的茹芳斋放肆,在魏帝跟前,乖巧可人,嘴甜又孝顺。

魏帝看她一眼,起身背着手出去,道:“朕想起来了,皇后病了,朕得去看看,你先跪安吧。”

当年他答应过皇后,只给他们的女儿封号,他不能食言。

说着率众人出去。

林贵妃气得咬牙,为何大公主出生便有了封号。

她的女儿及笄了,也不能有封号。她不止一次恳求魏帝了,魏帝找各种借口,就是不允。

如今,林贵妃看出来了,欣然及笄,魏帝不打算给封号。

她哪里比不上皇后,十年了,魏帝对她的宠爱不是爱,好像是与皇后赌气。

林贵妃更加不甘心,皇室公主的荣宠都应是她女儿的。

本来想让魏帝给林家赐婚的,如今魏帝走了,她更没机会说了,早知这样,就先提婚姻的事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