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102节(2 / 2)
刘仲武淡然道:“这些人里,能晋升者,百不存一,再者,除非天下大乱,以如今刘、姚、种三家之势,这些士卒拿个不入品的进义校尉便到头了,跟着那位,说不定更有前程呢。”
刘锜有些失望,但还是点头道:“那我便试试。”
……
半个月后,赵士程收到了刘锜的礼物和来信,礼物是河湟特产的野羊披风,轻薄柔软,可以从一个戒指里拉过去。
他把这个披风送给母亲,得到母亲的赞扬和拥抱,还有你这么小就束了发,显得不乖巧了,让母亲很失望之类的抱怨。
逃出母亲怀抱回屋,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叠文书,让他颇为疑惑。
不过,在看了书信内容后,赵士程的两眼顿时光芒大盛,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那本名录。
如他所料,将来南宋时的名将几乎都在里边,看看,吴玠吴璘两兄弟在里边,张俊、杨政……
后世有点名气的,除了岳飞和他那一堆手下外,几乎都在这个本子上了。
就凭这个本子,赵士程就觉得可以再刘锜十门大炮了。
淡定!淡定!
赵士程擦了擦口水,这些人物还需要一点磨砺,暂时不能随便动用,至少还要养那么两三年,再一个个骗、招过来。
现在要做的是把已经到了密州的张克戬给搞定了,张叔夜已经准备好套子,就等自己过去了,这可是大鱼,比那些鱼苗更重要。
第134章 自我修养
让赵士程失望的是, 在他做好准备之后,东边传来消息,大雪封路, 张克戬没法在新年前过来了, 只能等到年后雪化, 才能动身。
这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赵士程也无可奈何,这几年的天气越来越古怪了, 冬天极长, 好在密州储备的石炭极多,倒也没有什么雪灾冻殍出现。
只是苦了种蜡树的民户们,不但要给树木捆上干草保温,还隔三差五地入蜡树林里点烟,免得冰封时间太长, 树木冻死。
就是周围的灾民又多了不少, 纷纷涌入密州, 平白添加了救灾的工程。
赵士程帮忙之余,又有些担心辽东。
大雪和冰封让消息传递暂停,山东都这么大灾了,辽东肯定也跑不掉, 也不知陈行舟他们如何怎样了。
那边的开局, 可比大宋这边的困难多了。
辽东,新城。
白雪铠恺, 长河冰封,一片空旷的田亩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在太阳下, 反射着耀目的白。
几名裹着麻衣的汉子正在拿着铁锹, 挥汗如雨。
雪把土地冻得如岩石一样坚硬,一锹下去,震得双手生疼,也只挖出浅浅的缺口。
他们都没有停留,咬着牙弯着腰,除去地表的杂草,砍去干枯小树灌木,撬起土下的老根……
一名满头白发的老人有些体力不支,摇晃了两下,旁边的少年急忙扶住他:“阿爷,你歇歇吧。”
“没事,我还能作,”那老人喘了两口气,本能地捏紧了少年精瘦的胳膊,“这开两亩地,就能拿得一亩,这是上辈子积德才能遇到的运气,咱家绝不能松懈。”
“可是,明明在辽东,自己开出来的地,全是自己的……”少年忍不住小声抱怨了一句。
“屁!”那老人大怒,抬手就给孙儿一耳刮子,“你懂啥,自己开荒,你开得了吗?!你不花上三五年积蓄粮食,你哪来的力气开荒?你农具哪来,你要不要去当佃户养活自己,你不把自己饿死都难,哪来的工夫开荒?”
少年低下头,唯唯诺诺称是。
“这秋冬时节,地虽然硬,却是最好开的时候,”看孙子服从,老者神色缓和,软声道,“草木枯黄,挖了那草木不会长,晒干了既是柴火,烧了又能肥地,等到开春雪化了,就赶上农忙,多少也是一季收成,你要等雪化地软了,那一年收成可就没了!”
他喘了一会,又感激地道:“如今城主发了口粮,又借了农具给咱们开垦,还愿意把开出的荒地分咱们一半,他若是苛刻一点,就算不分给咱们土地,咱们能说一个不字么?没城主收留,咱们一家老小,早就一起饿死了!”
少年听得面红耳赤,连连点头。
于是一行人又卖力地干起活,午时,两名妇人送来了饭食,十几个黑面馒头,一碟盐菜,再加上一盅热汤,妇人也未直接回去,而是挑上挖出的泥土,将这片洼地的低洼处填得平整,免得下雨积水不平,淹了禾苗。
一天下来,小半亩的土地渐渐有了雏形,几人脸上带着笑意,回到了新修的村子里。
村里的屋子修得很高,有三层,最下一层是厚厚的石块垒成,上层是泥土混着石砖垒成,四四方方,住着数十户人家,用来抵御海寇和流窜的饥民。
这次,他们看到村坞外的大路上,一阵马蹄声和风雪飘起,顿时眼前一亮:“郭都头!”
……
郭药师被热情好客的村民们硬拉着进去坐了一会,没多久就落荒而逃了。
“老大,人家送你的鞋啊,你怎么不试试!”一名小兵调侃道。
郭药师怒道:“你家没糊过鞋吗,要积多久的布头才能粘个鞋底,糊一双鞋得费多少时间、多少眼睛,一年能有一双就不错了,他们自己都舍不得穿,咱能占这便宜?”
小兵也不惧怕,他是郭药师的同乡,忍不住笑道:“老大,当年你带我们打家劫舍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郭药师恼怒道:“那都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再说了,那时咱是饥民,饿极了哪管得了那么多!”
那小兵愣了一下,有些古怪地道:“老大,这也就是两三年前的事吧?”
郭药师一滞,那一瞬间竟然有些恍惚。
才,才两三年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