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人在做 天在看 度牒制(2 / 2)
冯保不住地点头。
“接下来该怎么做,想必冯公公心里有底吧?”
“阻止万岁爷从国库中调银,不能让他养成大手大脚胡乱花钱的坏习惯,因为那也是一种不当的欲望。”
“感觉有困难吗?”
“应该没。”
水墨恒笑了笑说:“我想以冯公公的能耐,也应该没啥困难。别嘴上跟皇上讲道理,心里或行动上去怂恿配合就成,万一你真的感觉有困难,不是还有李太后吗?”
“明白。”
“好,这件事以后也休得再提。”对冯保的态度,水墨恒表示很满意,接着跳转到第二个话题,“增加度牒又是谁的主意?”
“礼部度牒司。”
水墨恒不问也知道,肯定是因为要牒的僧尼太多,供不应求才会决定增加名额。
关于度牒的制度,唐宋时期便有了,那是朝廷发给出家僧尼的一种凭证。凡持牒的僧尼,可免丁钱避徭役。
而大明,早在朱元璋开国之初,鉴于天下寺庙自行剃度的僧尼多而滥,便设立了一个度牒司专管这事。
对每州、府、县的僧尼,都有一个数额上的规定,不准超额,每位僧尼需有度牒司颁发的度牒,作为凭信以备官府检。凡查出没有度牒私自剃度的僧尼,一律拘押充军永不诏赦。
通常情况,度牒每三年颁发一次。
每次发放的数额是三千。
发放前夕,全国各地寺庙的僧尼,都需经过当地官府的核准,持官衙文书进京参加考试,合格者才能颁发给你度牒。
考试内容很简单,只是数额少得可怜。
因为只要是持有度牒的僧尼,一入寺庙便有人供养,而且免除赋役之苦,谁不想争取?
尤其是居无定所的流民。
即便寻常百姓人家,也想弄一张度牒,从此过上不耕不稼风雨不欺衣食无忧的清闲生活。
然而,度牒数量就这么多。
尽管各位帝王尊佛尊道的取向不同,但度牒制度不曾改变,所以度牒一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护身符”。
堪称奇货可居供不应求。
都知道,天下间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有人争着去抢,那就一定值钱,而且它显示的价格往往要大于实际价值。
度牒就是如此。
大明开国之初,每领一张度牒需交工本费一两银,到嘉靖皇帝当朝时,涨到十两,依然是万人争抢。
这样,潜规则应运而生。
许多人为了弄到一张度牒,不惜花钱去贿赂当事官员,发放度牒也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权力,不法官员借此从中牟利。
今年,又是发放度牒的年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