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 第171节(2 / 2)
方明其实已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了,毕竟这位是虞子认可的护道之人,那还不是对方说什么都是对的?
不过李轩的下一句,还是让他面色微凝,慎重了起来:“我记得管子有一句话,叫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不知诸位以为如何?是否认可这一句?”
“语出《管子·牧民》。”方明微微颔首,然后凝思着道:“管子的一些学说,圣人也是很推崇的。这两句话,我认为极有道理。”
李轩就继续笑问:“那么敢问二位,当今之世,能否称得上是仓廪实,衣食足呢?”
据他所知,这个世界的土地虽然亩产较高,他母亲名下的那些上等水田,亩产可以达到八石;而北方的小麦,据说亩产也能有四石左右。
可这个世界的人口更多,还有妖魔作乱,使得许多偏远土地都得不到有效开发,田地与人口都集中于城市附近。而六道司的存在,固然守护住了世人的安全,却也让小民们背上了更多的赋税。
所以底层百姓的生活,其实非常辛苦。
“所以这就是虞子与伊川先生说的不得已了。”
李轩笑着说:“要让那些饭都吃不饱的小民们,遵守君子的道德,礼法与气节,这岂非是缘木求鱼吗?我认为我等儒人应该更多精力,用在‘治平’上。如果国家太平,世人也温饱无忧,那么这‘教化’,岂非也是水到渠成?”
就他所知,他那个时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在道德水准上确实在逐年提升。可至于礼教——啧啧,温饱之后,这人心哪里还能管得住?
不是还有句话吗?叫做饱暖思淫欲。
不过他这些话,听起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而就在众人都陷入深思之际,李轩又说道:“还有利义之辨,与理欲之争。前者我不太清楚,可我刚才听权祭酒说,《易经》有云“利者,义之和也”,虞子也曾说‘义之和处便是利’,可知虞子的眼中的义利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至于理欲之辨,我更不清楚了。不过——”
他语音一顿,扫了一眼在场的诸多监声:“我认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句的意思,绝非是认为理与欲是对立。众所周知‘问心铃’这件圣器,就来自于一千二百年前炼心宗。
据说此宗的修行之要,就是灭除自身的情感欲望,所以行事残忍之至,最终为虞子亲手剪灭。可见人欲这东西,也不能被视为洪水猛兽。人如果只有道理,只按照‘礼’来行事,而没有了自身的欲望,那应该也算不上是人吧?”
敬园先生孔修此时就如吃了苍蝇般的难受,他心想这‘利义之辨,理欲之争’哪有李轩说的这么简单?
可这位是理学的护道之人,他认可的道理,别人很难加以辩驳。除非是虞子再生,或者先代众多护法重现人世。
那童司业见这二人都被李轩的道理‘说服’,不禁得意的笑着:“护法大人之言极有道理,诚为虞子真意,想必二位也是认可的吧?既是如此,那么我国子监最后‘书’试,也不该有任何争议,不知二位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敬园先生孔修心有不甘,可最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方明的面色,则是至始至终都维持着平静。
而就在童司业准备一锤定音的时候,下面却有一位国子监生站起道:“司业大人,学生不服!”
于是众人的视线,都纷纷眼含错愕的看着过去,童司业也往那人侧目以视。发现那正是南京礼部左侍郎的弟子奚汉卿,这位竟是面色涨红,义愤填膺:“龙睿与王静这两个家伙,他们竟然邀请我名教仲裁来参与‘数’试,这简直就是欺负人!所以学生认为这次考试不公。”
他语音未落,在场众人就‘哗’的一阵嗡鸣。在场至少数百道视线,都往龙睿与王静二人看了过去。
都想这何止是不公,简直就是作弊啊!
其中脸皮较厚的龙睿还好,只是稍觉尴尬,王静则是忍不住面皮微抽,脸皮涨红的起身抱拳:“学生可以起誓,我二人事前并不知都尉大人是理学护法的身份。”
他此言道出,众人义愤的眼神才稍稍平息。对于王静的人品,众人还是信服的。
李轩也微微颔首:“他二人的确不知,可这应该不算违规吧?”
他泰然自若,不觉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个?”
童司业感觉头疼:“的确不算违规,之前定的规矩,也没说不能邀请护法大人参与——”
当时他们是以为,南京城内的名儒大儒们,都会爱惜羽毛颜面,没可能直接下场参与这种小辈的争夺,所以他们没在邀请对象上做规定。
不过童司业话没说完,权顶天就手捻着胡须插言:“那就再试一场!依旧是时文制艺,之前成绩入进入前百的都可以参与。这次就以论语中‘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这一句为题,择其优者参与孝陵祭祀。”
于是在场的几位大儒,都不由向权顶天侧目以视。心想这位可真是狡猾,谁不知他这两个弟子,在数算上是苦手?
权顶天这一句,却是将他的弟子直接圈入了进去,避开了二人的短项,其回护之意昭然若揭。
可既然其他监生也保留了机会,众人也就没有兴致与他争辩。
而就在诸事落定之后,众多儒生却依旧在这明经堂恋栈不去。
今日李轩一夜十首千古名篇,又重伤刀魔李遮天的壮举,是必将震撼天下与整个儒门的。
甚至哪怕是放在数百年后,这也将是脍灸人口的儒门典故。
作为这场盛事的参与者,众人哪怕是在一个时辰之后,也依然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己。
权顶天最果断直接,他当即就将一张卷轴递了过来:“请护法大人盖个印章。”
李轩打开卷轴扫了一眼,发现里面写的正是那十首诗词,前面的题跋则是《逐李遮天咏志诗九首,并沁园春一阕,对联一副》。
权顶天的字极好,铁画银钩,笔酣墨饱,气势十足,与这些诗词相得益彰,让李轩自惭形秽。
他就不知这位,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
李轩哑然失笑,从袖里面拿出自己的印章,在上面盖了下去。
这位祭酒倒也知道他的根底,只让他盖印,没让他落款。
旁边的方明与孔修四人见状,不禁都对权顶天怒目以视。
平日里这几位大儒,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可此刻却是毫不掩饰他们眼里的艳羡之意。
权顶天这副卷轴。不但将十首千古名篇收录其中,更将国子监现场残余的真意与浩气收拢其中,使之具有强横伟力。
不过有权顶天这个朱玉在前,四人也就有样学样,都是现场挥毫,写下了诗词之后让李轩盖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