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二的科举之路 第82节(1 / 2)

加入书签

两人坐定,皇上便直白问道:“朕记得没错的话,顾准是不是还未取字?”

第94章 回京(修) 送你一块玉佩

李况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似乎已经猜到皇上接下来要说什么,所以没有贸然接话。

可皇上急了:“你倒是回话啊。”

李况撇了一下嘴,认命了:“是, 他明年九月末过生辰, 届时也不过才刚满十八, 如今还没有字。”

“明年九月末……那等不到乡试了。”更等不到会试。

也就是说, 他是没法看到顾准过生辰的。

皇上这人有些极端, 爱之欲其身,恶之欲其死。顾准既然已经入了他的眼,他便免不了要替他着想一二。尽管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必要, 人家的师父还站在这儿,可皇上就是想掺合:“实在不是朕多事, 而是你这个徒弟确实讨喜,不仅太子与他投缘,就连朕瞧着他也是好的。朕也想着,此番回京要不要带着他一道,只是念及你,终究还是没有提出来。”

李况听着实在无话可说。

要是真不想提出来, 这会儿就别说了。既说自己不提, 如今还偏偏要说,真是什么好的坏的都被他说完了。

可接下来的话更不要脸了:“只是朕不带他回京,却总还记挂着他。他明年生辰朕是没法到场了,终究还是有些对不住,不如,提前给他取个字吧,李卿觉得如何?”

李况:“……”呵呵。

皇上心里大概也有些不好意思,抬头看了看李况, 复又问:“你……该不会是舍不得吧?”

“哪里?圣上都如此大度,都没有带他入京,我又怎敢连这种事情都舍不得?若真不让您取,岂不是臣小气了?”李况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

皇上知道他心里不舒服,所以也就没有介意他阴阳怪气的腔调。反正事情还是如了他的意。

只是李况又道:“如今取字是不是还太早了?”

“这有什么早的?待他日后入京科举,总该叫些朋友参加文会,这与人交往若是无字怎生是好?既有这交友的需求,就该早早的把表字给定一下。守着那些虚礼做什么,古往今来及冠前取字的多了去了。”

李况说不过他。

皇上慢慢思索起来。

顾准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大功臣。先前太子遇害的时候是因为他才几番脱险,此事他虽然没有重赏,但是心里却还记着顾准的功劳。后头他又弄出了这个制盐的法子,若是按照他的法子来,往后大梁必定不会再缺盐了。不管怎么说,这孩子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功臣。

皇上有了决断,道:“就叫允之吧。”

李况眉心一动。

皇上就觉得这字挺好的。往后这孩子有什么所求,只要不出格,他也不介意答应一二。人都有偏爱的东西,身为一国之君,他的偏爱就是如此的不讲道理。

李况听出了皇上的言外之意,露出一个浅浅笑:“圣上还真是疼他。”

这话有试探的意味。

皇上反倒:“我便是再疼他,你也不肯割爱。”

“臣也不过再拘他一年罢了。待明年他入京考试,过了的话便是天子门生了,届时圣上亦算他的半个老师。”

李况难得说了一句皇上爱听的话。这马屁拍的恰到好处,拍的皇上通体舒畅。可见,这块茅坑里的臭石头还是会说好话的,可他平时怎么就不说呢?若是从前也像今儿这样,愿意顺着他,别总拿些话来招惹他,那也不会被贬到这个地方来。

皇上哼了一声:“你还不如你弟子呢。”

起码顾准的孩子他是挺满意的,会说话,会来事儿,比他这个师父可聪明多了。

李况不置可否。

皇上见他又恢复成原先不苟言笑的样子,顿时觉得没趣儿,找了个借口就把他给打发了。

李况走的时候还在想着方才的事情。身为师父,李况当然是想要亲自给顾准取字的,前段时间他还在翻书,想着一定要找一个顶好的字配他徒弟。结果字还未定一下,便被人捷足先登了。实在可惜。要是换了别人他还能拒绝,可提出这无礼的要求的是圣上,哪里还有他反抗的机会?

允之……字倒是不错的,可李况心里也有数,知道皇上不过就是一头兴起,真允不允还是另一说,毕竟他们圣上一贯喜欢出尔反尔,而且但凡他出尔反尔,道理还一堆。喜欢的时候事事都好,不喜欢了便立马翻脸不认人。别看他如今如此看重顾准,那不过就是一时稀罕,一旦回了京城,过了两三个月,说不定早把顾准抛到脑后了。

白得了个字之后,李况也没见得有多宽慰。

翌日,皇上又单独召见了顾准,让他跟自己说说这盐官县的风土人情。

有顾准作陪,外出办事别叫人愉悦了不少。皇上没让李况跟着,是因为李况乃县令,保不齐底下的百姓已经记得他长什么样子了。可他却从未来过盐官县,百姓不知他是谁,所作所为皆是天性。

逛了一圈,皇上分外满意。

“虽说说这盐官县不过是小小的一个县城,可到底身处江南富裕之地,百姓们也过得如此安逸。”望着街头的热闹景象,皇上忽然感慨无限,觉得自己果然治国有方。

冯清台也道:“也是李大人治理得好。”

顾准很想说话,但他忍住了。

他知道皇上这是在微服私访,想看看他们盐官县到底是怎么样的。不过这私访也不过只访了一个县城而已,顾准其实很想告诉皇上,若想知道实情去乡下会更好。但是仔细一想,却又把这句话给咽了下去。

他们这位圣上就不是一个喜欢体验民间疾苦的。他只喜欢政通人和,喜欢人烟阜盛,唯独不喜欢百姓疾苦。若领着他看到那些,说不定皇上会当场翻脸。

是以,顾准对此一个字都没提。面对不一样的上位者需要有不一样的应对之法,皇上跟太子不一样,太子年岁尚小,亦有慈悲之心,耳根子也偏软,可以与他探讨这些,但皇上不行。一个人,只有摸清楚了他的喜好,才能相处得融洽愉快。

他不提,皇上看得自然也高兴了许多。一连好几天他都叫了顾准一道,自己去哪儿去吧,顾准领到哪儿,那亲切的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俩是亲父子呢。

倒是惹得太子黯然伤神了好久。

不过皇上终究还是要走的。

他来盐官县是推掉了身上的一应政务,想着突然袭击,才快马加鞭从京城赶过来。可他总不能一直抛下京城那边的政务,该看的东西都已经看完了,程相跟冯清台便开始催促皇上返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