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硬菜(1 / 2)

加入书签

接上李西平父子俩,他们立刻回了华夏农机厂。厂子的工人都放假了,但干部还是照常上班的,项凌江更是住在厂子里。

所以门卫和食堂都还是正常工作的。这时候食堂里早已经准备了各种硬菜等着他们。

到了东北,酸菜血肠手撕肉是必须要有的,小鸡儿炖蘑菇也是要有的,还有炖刀鱼、煎鲅鱼、锅包肉、软炸肉。

凉菜有两个,一个肉皮冻,加上唯一一个算是素菜的白菜大拌。这个席面主要突出的就是一点,我们都不是素食者。就连白菜大拌里面也有海蜇头、小海米和瘦肉丝儿。

胡杨不太喜欢白酒,这大家都知道。没有外人在的时候,他们也就喝点啤酒助兴。这次他们喝的是从沈阳带来的雪花啤酒。

可能每个城市的人都有各自心里不同的传奇啤酒。老款雪花啤酒就是沈阳人心中的传奇。

大名雪花啤酒,俗称老雪,外号闷倒驴、夺命12度。素以后劲儿大闻名。是东北撸串儿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雪花的泡沫非常白,啤酒花的味道突出。据说最早还可以追溯到三十年代,日本太阳和麒麟啤酒在沈阳建厂,后来两个场子合并,就是现在沈阳啤酒厂的前身。

七几年的时候,曾经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凭票领取最多三瓶。请客吃饭的时候拎出几瓶,那是极有面子的事情。

后来不需要凭票了,供应量和价格也都不是普通人家日常消费的程度。

酒量稍差一点的,完全可以拿老雪当白酒喝。有人做过不权威的评测,老雪一瓶约等于1.7两四十度以上的白酒。

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胡杨和李西平是信了。雪花啤酒一人一瓶自斟自饮。

其实这顿饭除了正在长身体的李乐,其他人其实都没吃多少,倒是凉菜都没有剩下。都是硬菜不假,但吃多了也腻啊。

李乐有点意思,和他爸的长相活脱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差一副眼镜。这肯定是错不了,绝对是亲生的。但这个性子就不太一样了。

李西平是个典型的研究员,除了自己专业之外的事都不太关心。酒桌上的各种应酬更是不擅长。所以胡杨也才会说好了,大家都自己喝自己的。

李乐不一样,这个孩子是会察言观色的。显然这不是李西平能教的。他能注意到了大家对胡杨态度的不同。因而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细微的态度。

以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这已经算是有城府的了。看这个孩子,胡杨就自然的想起了沈阳的王少阳。

说实话,胡杨上辈子经历过的事情还真挺多了。但这个生孩子养孩子教育孩子,还真的是在胡杨经验之外。

所以胡杨这次回来专门且老套的问了他学习情况。同样老套的问了他,想不想出国学习。如果想,胡杨他们这些叔叔大爷会帮他解决学习之外的所有问题。

但王少阳这个孩子想了半晌反问了胡杨一句:“叔叔们都在国外学习过吗?”

胡杨摇头:“没有。”

王少阳又问:“那我在国外学习之后,就会变成比叔叔们更厉害的人吗?”

胡杨认真的想了一下才回答:“不一定。”

王少阳说道:“那我也不一定。”

其实胡杨心里已经准备了两套说辞,理性派的说法就是,国外大学的大多数科目,师资普遍都更好。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学习条件。而感性派的说法就是,出去长长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但胡杨看到王少阳说出这句话的表情之后,决定什么都不说了。自己给他选的路再好,也终归不是他自己选的。

喝一瓶啤酒饭局也就是半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吃过饭,还有时间休息一会。

两点多,项凌江和与他形影不离的赵小白,带着他们来到了专门按照李西平要求准备的工业陶瓷实验室。

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次来,李西平就对这里显得很熟悉的原因。在理论上,胡杨还能说出点东西来,但实际操作他就真的插不上手了。

这实验室里的设备,样品机还有成品机都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当李西平忙碌的进行着检查时,胡杨他们三个就站在最不会碍事的门口,心安理得的看着。

也直到这个时候,项凌江才有机会问胡杨,具体要做的是什么项目。

胡杨说道:“简单来说,就是给刀片上增加一个氧化锆的涂层。而氧化锆的耐磨损、耐腐蚀、耐高温等等这些属性,都能甩出堆焊加工之后的刀片十条街。”

项凌江不解:“已经做了堆焊之后还能再喷涂涂层?”

胡杨想了一下说道:“理论上是可以,不过我这次只需要在普通的刀片上喷涂,算是一个概念性的先锋产品。”

前半段项凌江还是能听懂的,但到了最后就真的不明白了。

“概念性?”

“先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