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代号(1 / 2)

加入书签

“华夏信息杂志社”成立之后,原则上只能是有限的几人,才能够与管冲的情报组织联系。所以社长的人选就非常的重要。

这个人选赵援朝已经选定,这人叫房堃。年纪三十出头。明面上并不是出身大院,实际上却是赵援朝母亲那边的远方亲戚。论起来还是赵援朝的一个表哥。

这个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即便有赵援朝担保,胡杨也特意在来广州之前亲自见了一次。当然,管冲那边也同样进行了仔细的背景调查。

房堃也当过兵,在部队服役八年。专业的时候军衔上尉。回到地方之后,进了一个国企在工会工作。

这人乍看起来并没有军旅气息,反倒是满身书卷气,应该是和家庭出身有关。算起来赵援朝母亲的家族也算是书香门第。虽然从赵援朝身上看不出来。

但必须考虑到特殊历史时期导致的客观情况。他们这一代孩子在从儿童到青年的这段时期,基本都没有父母在身边。

不仅没有父母,就连一个长辈都很难找到。他们不光是在成长中缺失了教育,引导和限制,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了可模仿的目标。

所以他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想象成长,从各种渠道获得的零散碎片中拼凑一个未来的自己。

有个词,胡杨已经不记得谁先说出的,大约就是那几位大院儿出身的作家中的一个。

野蛮生长!

胡杨觉得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一代人真的非常准确。

见过之后,胡杨对这人的评价还是在水准线以上的。现在房堃已经开始参与内容编审的工作,但也只会有他一个人。未来杂志社的员工都不会知道有这么一层关系。

按照胡杨的构想,在不久之后,北京,上海,成都也都会建立分部。《华夏信息》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索引式刊物。未来更将会第一批进入互联网,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吃粤菜,那干炒牛河和咕老肉是要点一下的。这俩菜是号称粤菜的考级菜。这俩菜如果都做不好,那其他菜也就没有必要试了。

咕老肉讲究的是甜酸味道要足,但同时不能抢肉本身的味道。这考校的是厨师对味道的细微把控。

干炒牛河就是牛肉炒河粉。一份合格的干炒牛河有几个标准。第一牛肉上桌的时候要足够嫩滑,第二每一条河粉的上色都要均匀,第三吃完的之后盘子下面的不能的有多余的油和酱油。干炒牛河的干字就说的是“干身”。这考校的是厨师灶上的功夫。

这俩菜试过合格之后,才开始点其他菜。粤菜无鸡不成宴,那这家店的招牌豉油鸡就是一定要的。广式叉烧,脆皮烧肉,耗烙,牛肉丸,椒盐濑尿虾,鲜笋鸡汤。

不是胡杨不想吃海鲜,是现在的海鲜太少。就不在日本人面前露怯了。

说到日本人,他们是比约定时间提早了五分钟到的。发现胡杨他们全体都在,还显得有点局促。

嶌平刀具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家族企业。社长的一言堂,两个儿子基本都没有说话。

华夏科技和嶌平刀具的合作方式还是很清晰的。就两种方式,要么华夏科技做来料加工。就是的把嶌平刀具声场的刀具拿过来做好处理之后再送回。另一种就是更深入的合作方式,双方合资在中国选址建厂。

从长远看,后一种肯定是更好的合作方式。但考虑到现在实际情况,他们首先谈的还是第一种。具体的合作细节今天并没有谈。达成确切的意向之后,大家都要做些准备。

相比之下,晚一点与韩国那家企业的谈判进度可就要快多了。韩国这家厨具企业叫汉平厨具。虽然名字里汉是汉江的汉,但工厂的位置却是在靠海的釜山。

汉平厨具的规模是三家里最小,但对于这次合作的重视程度却是最高的。从他们资料准备的完备程度上就能看得出来。

他们完全不是把这次见面当做意向洽谈。而是当做一次的很正式的会谈。对于合作细节的准备也有了相当的深度。

这种态度胡杨很想欣赏,所以和他们的谈判进行的时间也最长的,宵夜都吃完了才结束。

就在胡杨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休息的时候,一个消息传到了这里。消息只有一个数字。

“144”

胡杨看到这个数字之后,第一时间把身边所有人都召集起来。胡杨脸上严肃的表情让所有人强打起精神。他们都感觉到“这不是演习”。

眼神扫过在场所有人,胡杨说道:“长话短说,我又要出趟门。估计这一趟应该要两周左右才能回来。期间我不确定能持续保持联系。所以赵援朝和小白,外联交给你们。杂志部分婉秋和胜男有事就找房堃汇报。关于今天聊那三家,凌江你看着办。”

项凌江问胡杨:“这趟出去有危险吗?”

胡杨想了一下才说道:“应该没有。这次我会带着的戚扬和简友德一起。护照和通行证没问题吧?”

戚扬点头:“我们两个都没问题。”

胡杨说道:“你们马上去准备,半个小时之后出发。”

项凌江说道:“这么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