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起重设备制造厂(2 / 2)
承包之后,对技术改造升级是肯定的。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还是要发生在他起重机厂的厂房内。
如果将来政策发生了变化,或者承包期限到了,他们起重机厂不再想让华夏科技继续承包了,那要如何处置这些升级之后的设备和人员。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些敏感的。因为承包企事业单位的时间单位大多是“年”。按照政策的解读,最短一年,最长五年。
而具体到现在,起重设备制造厂一方更倾向于试一年。但是,这个问题提出之后,气氛就有些微妙的了。
承包一方完成产品技术升级,还有相应的人员培训,可能就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然后再过度到正式投产,再然后才是盈利。
这一整套程序走完,大半年就过去了。真正留给他们可以赚钱的时间也就剩下几个月。而这几个月结束之后,如果起重设备制造厂不再继续与华夏科技续签承包协议了呢?
原本以为关于这部分会是谈判的焦点,但令姜厂长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直很少发言的胡杨直接点头认可的一年的承包期限。
胡杨接着说道:“升级之后的新设备会留在这里。培训的技术人员原则上也留下,但首先要尊重个人意愿。”
姜厂长有些不确定的问:“仅此而已,就没有其他附加条件?”
胡杨说道:“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这个先放一边。我想先和你聊两个逻辑上的问题。”
姜厂长点头说道:“请说。”
胡杨说道:“您认为我们政府出台承包的新政策,目的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胡杨当也知道。姜厂长还在思考措辞,胡杨便又说了一句:“那我换个更具体的问法。你认为这个政策是一个会然大家的日子都过得更好的政策吗?”
姜厂长毫不犹豫的说道:“当然。”
胡杨点了点头:“我也这么认为。而我认为的大家都能过得更好,就是你们作为被承包一方,可以借此摆脱现在的困境。而我们作为承包一方,也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利润。”
姜厂长点头道:“我同意。”
胡杨接着说道:“这两条应该是共存,不冲突的,同意吗?”
姜厂长这次思考了片刻,又点头:“同意。”
胡杨说道:“我理解的利润,应该是我实际获得的减去我实际投入的。打个比方说,就是我实际收入了一百块,而我实际的投入是八十快,那我的利润就是二十块。而突如果我的十几收入低于一百块,那就是没有利润。”
姜厂长再次点头。
胡杨说道:“承包人没有获得利润,就不会变得更好,两个条件也就不能共存。政也就没有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你同意这个逻辑吗?”
思考了片刻自后,姜厂长还是表示了对这个逻辑的认同。同时大家也都明白了胡杨推演这个逻辑的目的。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要好才行。这有一方获利的事情,是长久不了的。
胡杨并没有直接拒绝他们,但这个逻辑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这么做,但他们不应该这么做。
因为这种做法会让那些有心有力的潜在承包者,放弃承包的想法。或者更糟糕的,去想一些非常规的,能够规避这种风险的方式。
其实胡杨在内部会议的时候说过,升级的设备和技术人员都不会带走。原因非常简单,华夏科技的确在努力的赚钱,但钱永远都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振兴东北的目的,从没有改变过。但即便是社会责任也应该是双赢的。
选择承包这些单位、车间或则分厂,就是在利用他的能力帮助这些企事业单位走出困局。只要达到了他的计划利润,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会留给原单位。
但这种想法,是肯定不会让对方知晓的。否则华夏科技就会被当做是冤大头。
罗伯特·海因莱茵在著名《异乡异客》这本书里曾经写过“光有善良是绝对不够的。要办成好事,需要冷酷的智慧。没有智慧的善良总是办坏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