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吃吃喝喝(1 / 2)

加入书签

最初的想法,主要还是解决部分家属的就业,顺便也能给厂子里职工谋一些福利。

细粮和肉票这些东西分散在大家手里,一般也就是能让他们多吃几顿饱饭而已。但集中到了一定数量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然一开始打算是这样,但店开起来之后生意却是非常不错。因为他们基本上什么粮票都收,不分粗粮细粮。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种能用粗粮票换到“精致食物”的地方,都是非常收欢迎的。

就是靠这个副食品店,起重设备厂过去十几来年都还算过的不差。

但随着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物资供应也变得稍微充盈起来,类似的副食品店也多了不少。导致他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差了。

再加上最近这几年,整个东北的工业环境都不好,起重机械厂的日子也就只能勉强维持不亏而已。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样的情况维持不了多久。

邢鹏说道:“这个姜厂长倒是没有那么多‘交际’的需求,但据说为人说一不二。起重机厂就是他的一言堂。我接触的感觉也差不多,我只说了几句话,剩下的都是他在讲。”

孙福生接着说道:“这个姜厂长转业之前在内蒙军区的野战军,那个部队咱没有熟人。”

邢鹏又说道:“我感觉,起重机厂要比冷轧难谈。那个胡厂长虽然人....但至少我们知道要从哪方面入手。只要好处给的到位,应该会很容谈下来。但这个起重机的姜厂长,搞不好会有反客为主的想法。”

胡杨轻轻点头,还是感觉很欣慰。不是针对这两个厂子和厂长,而是欣慰于邢鹏的成熟。他的分析基本上没有错。

一个知道自己要的什么人,的确是要比自己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更容易交流一点。

而一个习惯了自己“一言堂”的人,也是最不容易交流的。

思考了片刻,胡杨说道:“既然有了意向,那就先约时间见一下。我让你们准备的承包方案都没问题吧?”

接这个话头的是项凌江:“方案和合同我专门找人看过,法律的政策上都不会有任何问题。而且我准备了两个方案。”

仅仅几天之后,宋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是真的“自己人”。在与胡杨交谈之后,他就非常积极的为他们的贷款上下奔走。

在他的努力下,贷款只用了四天时间就正式进入了最后审批程序。不出意外,半个月之内华夏科技就能得到第一笔贷款。宋明保证,全部贷款最晚会在两个月内全部到位。

正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虽说打一开始,胡杨和邢鹏几个人就从没慌过。但有钱了会让大家更加不慌。

关于一家民营企业依法依规的拿到了大笔大款的消息,在几天之内就在沈城的大小单位之间流传开来。

沈阳虽说是面积上最大的省会城市,但消息的传播的速度依然很快。

按道理说,银行内部是不会把这个消息泄露出来的。所以没错,这就是邢鹏故意放出的消息。而这也是他想出的主意。谈判之前展示自己的实力,是会起到一些正面的效果。

对于这个想法,其实胡杨也不是没想过。只是感觉利弊差距不大,所以就没有专门提出来。

利不必说。都知道你现在有钱,而且是借的钱,肯定是着急要花的,自然也就是有诚意要真的谈。邢鹏最主要的出发点也就是这个这个。没有比这个更能证明诚意的了。

但同样也基于同样的原因,也有可能被当做是一个“大头”。你不是贷了款吗?那是要付利息的啊,那你肯定比我们急着要花钱,那我坐地起个价也没问题吧。

正因为利弊参半,所以胡杨没有提出来。而当邢鹏提出来之后,他也没有反对。

不久的将来,华夏科技就会进入高速扩张期。承包,买断,拍卖。和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和外企。大大小小的接触、磋商和谈判将会频繁发生。

所以胡杨希望他们所有人,都能适应并精通这种新的工作形式。

眼下这六家单位固然很重要,但并非不可替代。相比成功的谈下来,胡杨更看重的是经验的积累。当然这话胡杨并没有跟任何人提起。

既然贷款下来的这么快,那接下来的策略也就要随之进行微调。还是先搞定这两家有意向的单位,其他的就先晾着。

两个工厂的经营情况不同,两个厂长的风格也不同,这个方式方法也肯定不能一样,但核心其实又都是一样的。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投其所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