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来自德国的消息(1 / 2)

加入书签

德国,慕尼黑,两辆喷着h·w金属回收公司字样的面包车,开进了一家看起来颇为老旧的工厂。

施皮尔贝格叔侄俩分别下车,与工厂里面走出来的人进行交谈。几分钟后,工厂仅剩的几个工作人员也都是离开了。

确认没有外人了之后,两辆车上的人才鱼贯而出,竟然全都是东方的面孔。一众人开始从车上卸下各种专用工具,焊机、切割机等等。

一位发须白多黑少的老者下车之后,开始指派任务。老者身后站着一个冷脸的年轻女人,在需要的时候把中文翻译成德文。

短短几句话,一众人立刻忙碌起来。

不多时,施皮尔贝格叔侄俩从厂房里开出了两辆电瓶车。众人把工具装车,开进了工厂的里面。

虽然是晚上,但厂房内的照明非常好。不光是光源足够强,而且位置都选择的十分科学,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死角。

几个人搬来了两张桌子,施皮尔贝格把几张图纸放在桌上展开,老者戴上花镜开始仔细研究。

其他人在没有命令时候也都没有闲着,都自觉的开始清理工作台,整理工具,调试各种电器设备。

老者姓董,叫董志成。是胡杨在丹东的街边上找回来的宝贝。没有八级工的职称,但绝对有超过八级的水平。更难得的是,董师傅家上两辈都是搞机械,这个基础还要比一般钳工高一点。

所以胡杨把他送到了德国,专门负责回收各种有价值的机械和零件。

而今天,就是一个“大活”,h·w金属回收公司成立以来,最大也是最重要一个活,六成新的一座精确控温、自动投料,自动搅拌的电控高炉。

这座高炉六年前出厂的,实际使用了四年多。主要部件应该都没有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回收对象。

图纸自然是德文的,这就需要身后那位冷脸的小姐翻译。她也不是外人,是管冲身边的助手金英。

关于如何拆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使用价值,董师傅和其他工人已经研究过很多次了。现在就是对照今天刚刚得到的原始图纸,做最后的确认。即便如此,在之后的工作中还要进行若干次微调。

这次他们并没有带重型的起重机械,因为钢厂有自己的龙门吊。但也需要稍微调试一下才能放心使用。图纸和方案都落实之后,第一步就是拍照。所有关键部位都要先拍照记录,然后才能动手施工。

几个小时之后,一份加密过传真到了胡杨的手上。把这个好消息通知了胡杨,同时这也代表了他需要再一次欧洲行。

一旁的柏青看胡杨喜形于色,问道:“有什么好消息可以分享吗?”

胡杨一把搂过柏青,刚想开口脑中却闪过一个念头,便问柏青:“你的工作大约多久结束?”

虽然疑惑但柏青还是思考了片刻之后说道:“我估计最多半个月吧。他们的资料我看过,差的还很远。现在最多就是一个意向。这次过来能谈的也不多,最多三四天就会开始吃吃喝喝之类的。我的话,十天左右就可以退出来。你想干嘛?”

胡杨笑着问:“想不想去德国看看。”

柏青一脸的问号:“德国?”

胡杨点点头:“我过些日子要去一趟德国,你请个假跟我一起去。”

“出国吗?”柏青眼神一亮,可紧接着就想到一连串问题:“可是,这段时间能办好手续吗?我听说政审很慢,还要去办签证,是去大使馆办吗?”

胡杨轻轻点了一下柏青的鼻头,打断了一连串的问题:“你只要想去,这些都交给我。”

嗯!

八十年代中期出个国的确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没有“公务”和其他非常正当的理由,想要出国是几乎不可能的。

正当的理由包括,交流、学习、公派、商务、考察等等。个人出国游这种事,最早还被叫做“因私出境”办理起来非常麻烦。到八十年代末才逐渐有了出境旅游的概念。

柏青担心的问题的确有,但胡杨还是有底气搞定这些问题的。

除了这台高炉之外,h·w金属回收公司陆续还有几个单子,都是很有价值回收的废品。其中甚至包括两台三轴联动数控车床。而在这之前,施皮尔贝格叔侄也在胡杨的授意下,回收了不少好东西。

加上这台高炉,差不多可以往回运一次了。

这第一次,胡杨是一定要全程跟随的,所以他必须再去一趟德国。而且这一趟的旅程可能会很长。

托李香香的福,现在原本应该非常忙碌的胡杨,现在只剩下了七分之一的工作需要做。

早上八天,胡杨依依不舍把柏青送回了招待所。虽然那个张博洋真的很讨厌,但工作还是要做的。这点觉悟胡杨肯定还是有的。就像那一脚他也肯定是要还的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