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拆和装(2 / 2)
在硼烯被发计算出来之前,石墨烯作为目前最薄、强度最高、导热导电性还最强的纳米材料,甚至被人称作“黑金”。
石墨烯刚被发现时,有着非常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这也就预示着石墨烯将在各大领域大放光彩,事实证明确实是,石墨烯在生物医学、计算机等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甚至有一个说法,石墨烯就是现代的“材料之王”。
胡杨本人是很不喜欢这种,动不动就称王称霸的描述方式。但不惜承认的是,至少在他曾经生活的时代,石墨烯就是材料领域的金字塔尖。
这个了不得的东西,胡杨肯定不会忽视的。但问题是这个东西太了不得了,所以要慎重。
就在胡杨这边脑子里闪过各种念头的同时,董师傅那边也在进行着拆包装的工作。
相比电子计算机的纸箱加泡沫的包装,数控机床的包装可要难拆多了。最外面是薄膜,然后木板钉的箱子,然后是泡沫和其他填充物,里面还有一层包装膜,这之后才是零件本身。
这里面比较费时间的就是木箱的拆解。当初为了足够稳固,那用料可是不惜工本的,反正不需要考虑重量的问题,就用能找到的最好的木头。固定木头用的全都是自攻木螺丝。
这个组合是足够坚固的,但拆起来就费劲了。不能暴力拆解,就只能一根根的把木螺丝拧出来。但他们这里并没有手钻这类设备,所以只能靠手和螺丝刀。
这个是个繁琐的过程,他们几乎是要拆掉所有的自攻螺丝。因为零件和设备都不能像普通货物一样,从上面或者侧面直接拉拽出来,要拆掉所有的木板,然后才能小心翼翼的挪到需要的地方。
可以说他们已经小心的有些过分了。但即便是如此,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是过分的。这三轴联动数控机床全中国现在就这两套,任何一个零件除了问题,都意味着不可逆转的损失。
光是拆这些包装和登记所有零件,就用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的时间。可见工作的繁琐,还有他们细致的工作态度。
吃过午饭董师傅睡了半个小时午觉后才重新开工。这是胡杨硬性的要求。废寝忘食这种事情,并不适用于一般性的日常工作。吃好睡好才能精神好,才能有更好的工作状态。
下午胡杨倒是闲了下来。上午他已经把所有计算机都组装完了。稳压电源的设计也做好了一份。下午的时间他可以待在宿舍里,鼓捣一下自己那台计算机。
董师傅是当初亲手拆了两台设备的人,对于安装流程心里是非常明确的。
第一步就是安装基座。因为这里是专门为了两台设备准备的无尘室。这里是没办法使用大型设备的,所以就只能靠大家用肩膀把设备抬到位置上。
这两个位置也是经过精算的,而且下面都预留了地桩,可以更好的加固和稳定设备,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接地。
人力抬设备,这对咱们的工人来说并不是啥问题,咱也是有这个传统的。
基座的重量一吨多点,五根杠子十个人,稳稳的抬起,又稳稳的落下。没有急着动,依然贯彻小心再小心的习惯。
董师傅当然不在这十人之中,这里有专门的力工,各个身强力壮不说干活手底下也非常有数。而董师傅现在还有一件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最后一次检查地面的平整度。
误差是会被累积的,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而地面的平整度,其实相对误差比较大一块。毕竟水泥地面是手工作业,就算再贴瓷砖也还是手工作业。现阶段找平的辅助手段只有水平仪和照影还有经验。
董师傅不是专业瓦匠,但钳工“万能工”的名头不是白叫的。董师傅不用照影,就凭一双手在地上摸来摸去,感觉地面细微的变化。实际上抹这个地面的瓦工手艺已经很不错了,最多也就是一两毫米的细微起伏。但就是这,董师傅也要尽可能的消除。
几个平米的地方的,董师傅用了足足半个小时时间来磨。但这屋子里的几十号人都没一个不耐烦的。
老师傅抹着一脑门子汗,从地上站起来,示意他们可以开始安装基座。
十个人喊着号子,同时起,同时动,同时落。一次就成功落位,也只能是一次就成功。只要有一点差错,之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再来一次。
幸好十个人极有默契的配合就像一个人。至少用眼睛看,是看不出任何差别的。这就是专业的力工,可不只是出点力就能的做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