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又回北清(2 / 2)

加入书签

“是应该先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然你有这些准备,那后面的事就好办了。还有其他的吗?”罗鹏程继续关心的问道。

胡杨犹豫了一下,说道:“之前跟您提过的那件事,您觉得现在提出来,时机合适吗?”

罗鹏程没有立刻回答,认真的思考一会之后还是摇了摇头:“我认为还不合适。未雨绸缪是智慧的表现,却也极可能被认为是杞人忧天。你必须承认,你担心的问题很超前。即便是我,现在也不会在公开正式场合认同你的观点。”

胡杨此时也谈不上失望,这也还是在意料之中。现在是1985年,很多问题虽然已经出现,但距离集中凸显出来还要几年的时间。正如罗鹏程所说,未雨绸缪和杞人忧天,有时候真的不太容易分辨。

“还有别的吗?”

胡杨想了想还是说道:“最后还有一个,我想要一个进口木材的批文。”

罗鹏程不解了:“木材进口?咱们国家现在是木材的出口国,进口木材量非常少。你怎么会想要弄木材进口的批文?你准备从哪里进口?”

胡杨鬼机灵的笑着说道:“北面、老大哥。”

罗鹏程更疑惑:“北面吗?大小兴安岭有几百个林场。再进口木材,不是和他们抢饭吃吗?”

胡杨微微一笑说道:“不会抢,不光不抢,还给他们提供新的,更好的饭碗。”

···

···

第二天一早,胡杨回到了久违的北清校园。再次走进这里,不说恍如隔世那么夸张,感触多少还是有一点的。

因为之后要消失很长时间,所以胡杨今天的要拜访的人很多。几位他旁听过的的老师,都是一一拜访的。除了送上一点小礼物之外,主要事实关于功课的部分要逐一请教。

进入347所之后,胡杨会很长的一段很长的、连续的、与世隔绝的时间。这种环境换一个说法就是“闭关”。大量连续的不被打扰的时间,正是用来充电最好的时机。

胡杨的脑子里有很多“猛料”,因为太过超前而不能直接拿出来使用。上学、补齐知识链,是胡杨能够安全使用这些“猛料”的前提。这一年来,胡杨几乎是没有什么清闲的时候,学习的时间都是靠挤的。难得有这次闭关的机会,胡杨准备好好利用一下。

作为一个肯且敢对自己下狠手的男人,胡杨这次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也同样极限。除了之前主攻的,偏向物理方面的材料相关知识之外,这次胡杨准备也对化工下手了。之前他曾经建议过,要把大乙烯项目定位在八十万吨的水平。

按照过罗鹏程的说法,虽然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至少讨论时这个风向是偏向八十万吨的。不过摆在面前的问题还是很多。想要最终拍板定下来,还需要几个关键性的突破。

虽然胡杨是一个旁听生,而且北清也不缺聪明人,但胡杨还是给极为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有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认识,哪怕只是稍稍的露出一点点,也足以让懂行的人眼前一亮。

关于三个月的“闭关”,胡杨就说是又一次出差,只是这次的时间会比以往都要长一点。

几位老师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首先自然是批评一下胡杨这个旁听生的出勤不够。就算是旁听生,也应该有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

然后就是问几个问题看看他最近课业有没有退步。如果退步了,那就不能客气,要好好批评一番。

但可惜的是,胡杨的记性太好,退步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可惜,几位老师都没有能完成批评胡杨的预想。

最后就真的是可惜。可惜胡杨这个苗子还不错,如果能踏踏实实做学问做研究,肯定会有不错的成就。

面对着个问题,胡杨只能打着哈哈岔开话题。一整天的时间,胡杨问了许多问题,也拿到了许多的教材和资料。数量之多,加起来都快有半人高了。

胡杨最后是借了一个小推车,才把这些全都送到车上。未来三个月,这些就是胡杨的精神食粮了。

清晨走进了校园,离开时已经是黄昏。不知道下次再来,会是什么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