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以本伤人(2 / 2)

加入书签

被盗版的问题已经存在很久,胡杨和管冲一直都没有动手。所以房堃这里也只能不闻不问。

而现在盗版的人突然变得硬气了起来。不再偷偷摸摸的抄袭,而是公开的和华夏信息站了对台。

虽然各处起的名字都不同,像是这个信息,那个周报之类的。但都拿出了类似的套路。

《华夏信息》的收入中,现在大部分是广告费。就是商品想要大篇幅的广告,那要给钱才能在《华夏信息》上出现。

这种模式在后来九十年代以后,应该是被广泛认同的。但在现在,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小问题。大家对广告的价值并没有相对客观的概念。

尤其是在开放推进稍微缓慢的地区,大家的思想还很大一部分停留在计划体制中。认为一个介绍信和上面的一个条子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为啥要用真金白银还买呢?

而在沿海的中东部地区,也不是完全没有不同的声音。广告和广告费在现在还是一个新鲜东西。绝大多数人都还无法理解广告投入和销售之间的关系。

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经是过去式,但很多人还是认为这老话说的没问题。

之前只有《华夏信息》一家的时候,不管有什么想法也只没有第二个选择。而现在,有人敢于站出来直接挑战《华夏信息》这个情况就逐渐变得微妙起来。

反馈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发生的也非常相近,都是在差不多一周前开始出现,客户开始出现流失的情况。

这些单位交钱买广告的时候,都会被要求签署一份合同。合同的内容放在两千年后,其实是十分常见的商业合同。除了清楚的写明了费用之外,还有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样也还会有违约应当承担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签署这份合同的时候,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详细的阅读过。虽然他们都有一份的原件。

房堃从流失的客户那里,很容易的就打听到了他们“流失”的原因。

很简单,也很粗暴。

《华夏信息》上登广告是要收费的,而挑战者那边不收,不仅不收,甚至还会还能拿回一些钱来。也就是说,挑战者正在花钱买产品在他们的抄袭杂志上刊登广告。

当然,这个钱并不是白拿的。要承诺不再跟《华夏信息》合作,才可以拿到这笔钱。同样他们也会提供一份合同。

kbc新闻集团的战略开发部制定了这个计划。在不能顺利购买《华夏信息》股份的前提下,他们就会进行这套方案。逻辑很简单,打压《华夏信息》的市场份额,让《华夏信息》陷入困境,从而降低《华夏信息》的市值。

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威胁和收购。一般来说,到这个时候多数企业都会选择不再坚持。重新开始与他们进行收购谈判。

至于那些不一般的,就再进行一轮打压。

以本伤人,就是这个方案的核心。在己方资源足够充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己方的资金优势,自损一千,伤敌八百。

这种方案执行的前提条件,就是己方的流动资金储备一定要大于对手承受上限。

简单来说,就是对手在损失100块的时候会投降或者破产。你就需要至少101块的储备。而且这101块的损失并不让自己陷入困境中。

当然,实际操作中101块是肯定不够的。肯定要高出很多才行。而在kbc新闻集团一方的评估中,并没有考虑过以上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个问题并需要去考虑。

在美国人眼里,八十年代的整个东亚地区,也就是日本和韩国算不错。其他国家都是落后而贫穷的。

一个中国的,成立不到一年的,没什么根基的杂志社,在有半个世纪历史的kbc新闻集团眼中,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警惕的地方。

至于资金,那更加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于是,一大笔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国内,汇集到了赵鲲手中,又从他的手中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大陆”风格的商业运作。这种资本入侵和对抗的方式,一定是来自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之中。未来我们的企业走出国门之后,就经常会遭遇类似情况,亏也是没少吃。

但这次,是他们走出了自己的国门,到了咱家地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