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华夏农机的成果(2 / 2)
更何况华夏科技的农机研发还有自己的便利条件。人才方面就不用说了,有ys-10的研发团队加入,研发团队的整体水平都拔高了一大截。
硬件方面胡杨给他们提供的就算不是世界一流,也绝对不会差太多。而且他还专门给他们搞来的各国生产联合收割机给他们拆。最后,他们还有大片自己可以完全做主的耕地做实验。
这最后一条是非常重要的。农用机械都需要反复的实验、调试、实验、再调试。这是不能避免的繁琐过程。因为农用机械是有其特殊性的。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农用机械实际上每年开机使用的时间加起来总共的一两百个小时。因为农时总共也就是那么几天的时间。所以要求农用机械设备必须要保证在这段时间中不能出任何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与土地和作物的适配度要足够好,同时设备本身的稳定性也要足够高。这才能保证不会在农忙的关键时刻掉链子。
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解决前面的问题。而设备的稳定性则需要靠核心科技自主化以及高标准品质检测来保证。
高标准的品质检测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个核心科技自主化就需要稍微解释一下。核心科技在农用机械上主要体现在芯片和传感器上。
这些东西如果只能依靠购买的话,那品质就只能靠卖家来掌控,这实际上就是个巨大的质量隐患。
而这又回到了老问题,那就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芯片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只要是和现代化有关的事情,就绕不开这些。但就在今年,有人想要关闭中科院的半导体研究室。
胡杨在大领导面前却的表态,如果真的要关闭半导体研究室。那华夏科技愿意全面接手。胡杨的这个表态绝对代表了他的真实想法,就像他清楚这绝对不会发生。
不是说半导体研究室不会关闭,而是说华夏科技不会有机会全面接手研究室的资料和人员。出于某些不能说得太明白的逻辑。
体制内的研究机构在裁撤之后,是不好立刻就被私营企业接手的。在这其中必须有个过度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资料还是人员都需要先由体制内过遍筛子。剩下的才能有机会被体制外的企业或者结构接手。
对这个现状胡杨没有什么评价,他只是比较关心半导体研究室的核心团队能放出来多少人。他可是跟罗鹏程那边放了狠话的,必须要把这些人全部留在华夏科技。
实际上他还不光盯上了中科院的半导体研究室,上海的那几家半导体单位也是胡杨始终关注的目标。如果有人事变动,华夏科技绝对会冲在抢人的最前列。
半导体这个领域对我们太不友好了。不仅是外部对我们的技术封锁,就从我们自身出发对于这个领域的研发也缺少原始动力。或者通俗的说,就是缺少钱途的吸引。
胡杨也必须承认的是,半导体这个领域的的投入和回报比,在账面看来是非常不好看的。
大量的,甚至可以说是海量资金的投入之后,能够得到实际回报也就是经济上回报是非常少的。
为什么胡杨还要这么执着与这个领域的研究?因为这个领域关乎的是安全是产业链条中的地位,而不仅仅只是的金钱。
自己无法生产,只能依赖进口的东西,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因为外国人可以随时都不再卖给你。除非你有能力让国外的供应商无法不卖给你。
基于这种理由,我们国家需要建立自己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链条。因为我们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中下游的位置。
我们有许多必须依赖进口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多来自发达国家和他们控制贸易体系。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让他们不得不卖给我们。
在国际贸易中,谁有这个让他国不得不卖的能力?答案显而易见,美国和他的小伙伴们。
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几乎都已经舍弃了低端制造业。而将主要的资源都放在高附加值的产业上。因为他们不担心买不到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
而相对应的,那些经济上欠发达的国家却需要担心买不到那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