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2 / 2)
“……又可以修缮祠堂,把村塾设在祠堂里,花些钱请个先生来,村里的孩子们就不必花大价钱跑到别人村里求学了。倒不是说让他们都去考科举,只要孩子们读几年书,识些字、会算帐,不当睁眼瞎,长大了也不只土里刨食这一种出路。”
这年头都是长子继承七成家产,家中儿子多了,只能眼看着其余的孩子日子越过越差。要是读文断字又识数,哪怕去县城讨生活也比旁人多些优势。
俞怀安张了张嘴,被俞善描述的一通美好前景说得心里咚咚直跳!
“若再有盈余,赈济村中鳏寡孤独,使其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时日久了,咱们平溪村可不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仁善之地。”俞善一直觉得俞怀安这个村长当得不贪不横,就是有些爱名声。
果然她这话一出,俞怀安就蹭地一下站了起来:“行,就按你说的办!就是这两成是不是太少了些。”
“那就三成!”俞善原本就留了一成的余地等着俞怀安讨价还价:“到时候还要请大堂伯出面,作坊要用的稻米从村里收购,让村民们不要把稻米往外卖。”
今年石江县零散的米价比往年要贵,大宗的稻米根本就买不到。俞善当初就担心拍到方子的两家大粮商会垄断原料,如今一看,可见她不是多想。
从这遍地开花的米粉作坊来看,到了夏粮收获的时候,石江县又会掀起一场争抢收购粮食的大战!
有春耕时她拿牛当引子定下的稻米,再加上村中这上千亩地的出产,就不必担心原料短缺的问题了。
“好好好!就三成,这事儿交给我,我去说。”俞怀安坐不住了,他在俞善家的堂屋踱着步子,细细思量起来:“这新作坊要建的房子可不少啊,碾房、磨房都要用牲口拉磨,那这买牲口的钱?”
“不用牲畜,我打算在河边建水轮,利用水力拉磨、舂米,这样不需要喂养牲畜,水力不比畜力,忙的时候能做到昼夜不停。”
俞善看中这块地还有个妙处,那里紧挨着山,环绕平溪村的那条溪流就从这里蜿蜒而下,因地势高差还形成了个小小的瀑布,水势湍急,刚好可以利用上。
“水磨房么?”俞怀安听说过,却从不曾见过:“听说是挺便利,可咱不会啊,你知道有工匠会建这个?”
“不是水磨,而是水碓房。大堂伯请稍等。”俞善笑了笑,留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俞怀安,转身回了自己房里,没多久就端来个一尺多高的复杂模型。
“书上记载,汉代时就有人用水力舂米了,既有用一座水轮带动一排碓头舂米的连机碓,又有一个水轮带动九盘磨同时转动的水转连磨。”
“而古时一位汤姓县令为治下百姓发明了既能舂米也能磨面的水碓磨,就像这样。”
俞善说着,用手拔动模型正中间的木制水轮,轮子上的叶片全是些宽宽的木板,中轴很长,左边连着好几个木杆。
随着俞善拔动木轮,左边的那几根木杆便同时错落着上下起伏,俞怀安一下子就看明白了,若是这木杆下面装的是石锤和石臼,可不就能舂米了吗?
而木轮中轴的右边一端则带动了三个齿轮缓缓运转,齿轮连动之下,又拨动下方九个小磨盘不停转动。
果然是又能舂米,又能磨面!俞怀安仿佛看见平时白白流动的河水,为人所用,带动着水轮永不停歇的做工,既不需要吃喝,也不需要休息……
“这……这也太省钱了。”俞怀安的着眼之处永远这么朴实:“善姐儿,你这东西做得虽好,可咱村里不缺人,不如还是分开来建,一个舂房,一个磨房。”
俞怀安作为村长,太熟悉村人的脾性了,作坊一建起来,想要做工的人不会是少数,他已经无师自通的学会多预留几个“岗位”了。
“那行,分开建吧。”俞善只是一时技痒才做了这么一个连动水碓的模型出来,她隐隐担心枯水期的水力带不动两边同时工作。
可怜她一个学机械工程的到了这连电都没有的地方,也只能玩玩水力了。
当年毕业以后考上村官,俞善在一些很偏僻落后的村子里走访的时候,就见过这种不通电也能用“古老遗迹”,那时候她见猎心喜,很是研究了一番原理,可没想到自己还会有用到的一天……
俞善对那块地早有规划,她在纸上画出河流走向,标出需要建水轮、舂房、磨房的位置。
她又向俞怀安细细介绍了米粉的制作流程,比如蒸制裸团,打浆,漏粉煮粉、晾晒等环节,都要分开建出单独的工房。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小工程,粗略估算下来以后作坊的工人就需要几十号人。
知道为什么配方不需要再保密,俞怀安松了口气,这样就不怕谁眼皮子浅,再偷卖配方,被铁面无情的善丫头送去做苦役。
可他在心里粗算一下,也倒吸一口凉气,按俞善这么个用法,不光不用怕名额不够分,他还得想想农忙的时候劳力不够该怎么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