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正(1 / 2)

加入书签

俞蔓九岁开始织布, 还从来没有试过在这么小的织机上做活。她紧张得像个新手,笨拙的穿梭引线织了起来。

织机虽小, 效果却不差, 伴随着细微的“哐当、哐当”声,一块色彩斑斓的小小锦布渐渐成型。

在俞善看来,俞蔓织的这块锦, 更像是一块不用裁剪的帕子, 由于丝线太杂,反而织出了杂色锦的效果, 像是一副打翻了色盘的油画, 色彩混乱而和谐。

由此也可见, 俞蔓的审美眼光相当在线, 即便是一团团废线, 用的是普通的平纹织法, 也能让她搭配出最协调的颜色。

好不容易又碰到织机的俞蔓织得非常入神。这玩具般的织机太小,她一开始用得不太顺手,没过多久就渐渐找到了手感, 她穿梭如飞, 动作之中独有一种韵律。

俞善索性坐在一旁, 一边歇息, 一边欣赏, 看俞蔓没多长时间就织好一块方方正正的“帕子”。

完工以后, 俞蔓小心翼翼的将锦帕拆下来拿在手里细细欣赏, 细密柔软,光滑如丝,跟她之前做事的那家织坊的出品相比, 除了窄小一些, 竟然没有什么不同。

俞蔓激动的感叹:“善姐儿,你这手艺也太厉害了,这、这就是一架真正的织机啊。”

“大姐的手艺也不差啊。”俞善看着她手中的锦帕,突然若有所思,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这时,杨绍光一行人轻车慢行才到了平溪村。

村口大青石下早晚都聚着一群人在闲话,连着苍蝇飞过都要被议论三声。

一进村口,就有村民打听这一行人的来历,虽然杨绍光刻意低调,可他们这又是马,又是车的,还有两个差役随行,虽然都穿着便服,气势还是不同。

郭县尉之前来过俞善家里,并不需要人带路,可他们前脚刚走,就有人后脚一路往村长家跑去,闲话八卦去了。

有人啧啧感叹:“要说起俞秀才家的善姐儿,可真能折腾啊,你们听说了吗?那庄子,那牛场,要值多少钱啊……”

“可不是嘛,善姐儿是挺能干的,她回村以后给大家伙找了不少营生,我们家小二子这些天给善姐儿做活,可没少赚铜板呐。”有个妇人口快,半是炫耀的脱口而出。

“对,我也听说了,赚了多少啊?快说来听听。”

“我听说得要找俞小五接活才行,善姐儿的活计都包给他了。”

“俞小五招去做活的尽是些孩子吧?真是胡闹,咱们身强力壮的,不比孩子们能干吗?怎么不招咱们啊?”

一听到铜板大家就来了精神,都要细细打听,毛孩子们都能赚到叮当响的铜板,没理由他们赚不到啊。

无意中说漏嘴的那妇人已经反应过来了,谁不想赚钱?要是都去了,她家小二子才十一,能抢得过这些人吗?

见大家都目光炯炯的等着她开口,那妇人赶紧站起身来:“哎呦,看我这记性,日头这么老高了,该回去做饭了,走了走了,下次再说。”

嘁,谁还不知道谁啊,不就是怕被人抢了活计嘛。众人心里有数,纷纷打起算盘来,是该直接找俞家的善姐儿说情,还是该找俞小五的门路呢?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平静如水的村子里,虽然俞善做出的新鲜事儿一桩接着一桩,给大家添了不少谈资,但是最让人关心的,还是自己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自古以来议论女孩子,说不了几句总要拐到她的亲事上去。

有心眼儿多的已经想到了:“哎,你们说善姐儿今年也该十五了吧?谁要是娶了她,那不等于娶了个金疙瘩?有田有宅,还有那么大的一座牛场呢。”

“想什么美事儿呢?那些家业可都姓俞,老俞家二房不是还有信哥儿吗?怎么会叫一个丫头片子带着家业便宜了外姓人。”

说得也是,可家业带不走,这挣钱的手段能带到婆家去啊。

有心思的不会说出来,免得徒增竞争对手,没心思的大家议论几句过了嘴瘾也就罢了。

春耕已经接近尾声,人也没有那么忙了,还是回家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从善姐儿那里讨个活计才是正经。

俞善家的大门虚掩着,郭县尉示意一个差役去敲门,来应门的俞善,手里还捏着俞蔓织好的那方锦帕。

杨希月一早就趴在马车车窗往外张望,几乎是俞善刚一露面,她就认出来,不由惊喜的大叫一声:“俞家姐姐!我是希月啊,之前我们在布庄有过一面之缘的。”

顿了一下,她就再次惊喜的赞美:“俞家姐姐,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真是漂亮。”

俞善一愣,她确实没想到门外来人是这么奇怪的组合。

有过一面之缘的杨希月和杨绍光果然是亲戚,只不过他们跟郭县尉一起同时出现在自己门前,让人有些意想不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