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 / 2)

加入书签

齐会深对外国人的态度,用非常含蓄的话来讲,是一点都不喜欢。用稍微直白一些的话,就是非常讨厌。如果是以前,齐会深无论如何都不会听从父亲的命令去和英国人接触的。这次的事情非常特殊,是和陈克一起去。否则的话,齐会深只怕也会放弃。

但是黄包车距离英国领事馆越近,齐会深就越显得有些不安。

“文青,和外国人一般怎么打交道?”齐会深终于开口问道。

“这件事我……”陈克差点说漏。其实他也没什么和洋鬼子打交道的经验。陈克一面庆幸自己总算是没说错话,一面思忖着。

“我们先听听管家的意思。既然你父亲派他来,就不会是随便这么决定的。”

齐会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换了一个话题。“文青从来不怕洋人吧。”这个话不经意间已经透露出了齐会深的内心想法。

“我不怕单个的洋人,但是遇到有组织的洋人,我一直认为要谨慎。无论英国人的组织多烂,都不是我一个人能对付的。”陈克含糊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看着齐会深有些担忧的神色,陈克笑道:“但是,洋鬼子也是人。是人的话,其实做事也没多大区别的。以礼相待,实事求是地去理解洋鬼子的做事流程,也不会遇到什么过分的事情。”

三人在英国领事馆前面下了车,没等两个年轻人说话,管家已经开始对两人“讲规矩”。这次的事情如齐会深的父亲齐思峨所言,双方已经确定了项目的整体方向。陈克觉得要是自己没有理解错管家的话,他和齐会深的工作就是去盖章。领事馆的某位参赞就是这件事情英方的负责人,第一份文件需要从这位参赞手里面发出。

陈克不敢自己瞎猜,他直接了当的把自己的理解内容告诉了管家。管家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一行人开始了工作。

“官僚主义作风”一直是工业时代抨击的对象,慢条斯理,一板一眼,无尽的文件、表格和图章。一个不懂官僚体系的人,只要和官僚体系打过交道之后,绝对不会有任何好印象。陈克以前也这样感觉,但是自从陈克亲自走官僚的流程做了几件不算太小的事情之后,他对官僚体系的看法就变了。比起草莽或者人治,现代官僚体系的进步意义还是很大的。大家对官僚体系的抨击在于,“找不到拍板的人”。其实如果你自己肯认真的去听官僚们的解释,其实是能够找到负责人的。陈克一直觉得,和官僚体系比较起来,认为官僚体系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人,或许犯了更大的错误。

这次的事情就验证了陈克的观点。由一位叫做汉弗莱的参赞发出了第一份文书,接下来就是要找负责此事的英国租界教育部门官员签署这份文件。陈克并没有简单的招待那位官员,签署文件之后急急忙忙的跑路。而是花了一定的力气去和这位官员交流。

比起印度人,英国人勤快得多。和中国人一比,英国是比较懒散的。因为看美剧练的口语的缘故,陈克操着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还有些纽约腔。在遣词造句的时候,陈克尽量使用“may”而不是“can”这样的伦敦味。那位负责教育的官员其实没在伦敦呆过多久,他来自考文垂。

陈克这个短发中国人能说一口明显不是来自中国本土的英语,这点就不让人讨厌。陈克既不像普通的中国人,对英国人有什么明显的敌意,也不像买办,刻意奉承。这位官员也就回答了陈克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份文件里面提及的学校到底归谁管。那些部门负责这所需学校的牵头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陈克每到一个签字盖章的单位,都是如此这般的来做。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官员都如同那位负责教育方面的英国人一样和气,对陈克报以恶劣态度的官员也不是一个两个。在这个时候,陈克就只好采用另外的办法,也就是说,“你只要不把我撵出去,我就要就事论事的把该你负责的步骤给办了。”

齐会深在这几天里面和陈克全程同行,在齐会深的想象里面,办事就是找到负责人,进行明面或者私下的协商,然后得出一个结果。他这是第一次和现代官僚体系做斗争。看着英国人脸色阴沉,语气不善。但是陈克毫无畏惧的和他们交换意见,听从英国人的指挥。很多在齐会深看来是蛮横无理的要求,陈克却能够一而再,再而三的往返跑几趟去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