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人无灾相(1 / 2)
洛阳,大朝会,文武百官齐聚,庙堂的气氛也有些压抑。
这帝王与辅政大臣之间有矛盾是必然的。
皇权至高无上,而辅政大臣却拥有与皇权相抗衡的影响力。
这两者之间不可能不存在矛盾,就看皇帝与辅政大臣之间谁妥协,谁忍让。
依照李治表现出来的仁儒以及长孙无忌的老奸巨猾,大多庙堂官吏都觉得李治是妥协的一方。
谁也没有想到仁儒的李治居然事先挑起战火,意图废除王皇后。
尽管王皇后无子,可她收养了庶长子李忠,且立为太子不久,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何况王皇后是李世民百里挑一给李治选的媳妇,又是名门大家闺秀,固然算不得是一个贤惠的好皇后,却也是淑德兼备的才女。
李治的废后计划理所当然的给驳斥了回去。
此事暂且搁置,但从李治的表现态度来看,并没有放弃废后的意图。
便在这时,江淮水患的发生,给了李治当头一棒。
身为宰相的宇文节敢在会议上质疑李治失德,才导致天灾不断,便是侧面的警告。
随着江淮水患各种不利的消息传到洛阳,庙堂的气氛更加恶劣了。
李治高坐上位,面色有些不悦,更有几分懊恼,此次天灾来的太不是时候了。
李治与长孙无忌的蜜月期确实是他先捅破的,在长孙无忌正式处理完房遗爱谋反案,将李泰党覆灭之后。
他选择了翻脸,打算利用废后打破前外戚长孙无忌与现外戚柳奭的政治联盟。
相对于其他人无法理解,李治却不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哪怕是陷入如今这种境地……
从一开始他就明白一点,自己与长孙无忌是不可能如汉宣帝与霍光那样君臣和谐的。
原因有很多很多,最关键的一点是时间。
时间是李治面临最大的难关,他很清楚亦很无奈,自己天生多病,并非长寿之相。
而长孙无忌却越活越妖,今年五十九,身体壮如牛,处理国家机要,一连七八个时辰都不带歇的,李治自己都做不到。
李治不是不想学汉宣帝,与长孙无忌帝相和睦,博得一生美名。
他怕自己活不过长孙无忌,万一长孙无忌跟司马懿一样,那该怎么办?
就算活过了长孙无忌,留给他的还有几年阳寿?
李治不是自甘平庸的帝王,作为一个拥有李世民这样伟岸成就的父亲,他不愿成为一个背景板。哪怕难以超越,也要做到与之匹敌,成为一个不逊于其的帝王,而不是让人说道名字就是李世民的儿子。
有长孙无忌在,李治难以收放自如,同时他也担心一但将王皇后背后的外戚养肥,未来他的儿子处境更加艰难。
面对这些种种,李治果断的拿王皇后开刀,一方面破除两个外戚的联合,一方面又不跟长孙无忌真正的正面硬刚。
长孙无忌对于大唐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面对李治废后的举动,也没有站出来表态,以免双方都下不了台,但是长孙无忌一党的其他人已经表明了态度。
李治举目四顾,目前庙堂上自己的人不少,只是大多都未成气候,资历不足,唯一有地位的许敬宗话语权不足。李绩表面是中立,内里是一枚至关重要的杀招,不能过早显露。
还是缺少一位真正扛鼎之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