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电影情报站)(1 / 2)

加入书签

“欢迎大家来到《电影情报站》,我是主持人蚊子,今天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商业大导演万小虎的最新电影。”

东南卫视经济频道,正在放映十点钟的一档娱乐资讯节目。

“万小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2000年的一部……就在不久前下画的《风声》,创下了国产电影的新的票房纪录。不仅是在亚洲享有无数赞誉,他在好莱坞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一部《电锯惊魂》让他成为好莱坞的导演超新星……”

主持人蚊子穿着短裙洋装,靓丽又迷人,若在平时,电视机前的狼友们,恨不得不看娱乐讯息就看蚊子在上面走来走去的优美姿态。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某位狼友就很不给面子的嘟囔一句:“能不能快点介绍《通缉令》啊,废话真多。”

蚊子的废话还真的很多:“就在前一段时间,蒲公英的官网放出了消息,万小虎个人第七部电影《通缉令》已经立项,这一次,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电影的投资达到了6000万美元,创下了华语片之最,也就是五亿多人民币啊!”

“我们知道此前陈凯哥宣布执导的《无极》,投资有3.5亿人民币,张一谋执导的新大片《十面埋伏》,总投资也差不多达到3亿人民币,未来一两年里,观众们肯定有福了,能够看到这么多国产的大片。”

“言归正传,《通缉令》立项之后,演员阵容迅速的选拔完成,内地当红小生陈昆很幸运的被选为男主角,好莱坞演员杰西卡.阿尔芭担任女主角。而大名鼎鼎的发哥将出演男二号。而关于电影的更多细节,我们只知道,这是一部改编自美国同名漫画的电影。”

“查了漫画后,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是一个很普通的都市小青年。突然卷入了一场刺客联盟的刺杀阴谋之中,最终依靠努力,成为顶级的刺客,正义战胜了邪恶……对于万小虎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带着疑问,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电影现场’。”

蚊子的废话结束后。镜头切换到了一处摄影棚,画面中无数记者举着话筒,万小虎则抱着三只话筒,在镜头前笑着说着什么。

旁白响起:“京城时间2月11号星期三,位于魔都拍摄基地的《通缉令》导演万小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自己的新电影做了详细的阐述。”

画面音,似乎是某位记者在提问:“万导,《通缉令》改编自美国漫画,为什么要拍一个美国故事,还把它改成了中国背景?”

万小虎靠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手里有三只话筒。神情很随意:“我改编这部漫画,不是要改编这个故事,而是对漫画中勾画出来的打斗场面非常欣赏,故事本身已经被我修改了很多,放在了香港这座城市中。总的来说,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在电影中展示一个非常酷非常劲爆的动作场景。”

“电影中除了发哥,在好莱坞有影响力的一个没有,您认为这样一部华语片,如何面对美国观众?”

“其实华人在好莱坞你很难有多少影响力。像李小龙那样的,几乎不可能再复制了。所以你问我为什么只请了发哥,没请李连杰、龙哥、杨紫琼这些人,我只能说没有必要吧。而且我始终认为,明星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你比如一部电影。不请明星可能拿3亿票房,请了明星可能拿4亿,但是一部电影只能拿2000万的票房,你请再多明星,它也顶多就拿5000万,想靠明星一下子拿几个亿,这不可能,要不然大家就拼明星了,谁还讲故事。”

万小虎说的这些,还算是客套,事实上他对明星的号召力,真不觉得有媒体炒作的那么夸张。后世也太多例子证明明星号召力就是虚的,《阿凡达》没一个明星,照样全球第一,《金陵十三钗》请了“蝙蝠侠”贝尔.克里斯蒂安,结果北美就拿了三十多万美刀,不是三千万也不是三百万,而是三十多万啦!

还有当年片酬世界第一的“船长”约翰尼.德普,拍了2.5亿美元成本的《独行侠》,结果赔的底裤都没了。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故事不好,明星真没多大作用,尤其是《通缉令》这种依靠子弹拐弯作为噱头的动作电影,卖的不是明星而是场面。

记者又问:“华语片能够卖出大价钱吗?好莱坞对东方人的面孔似乎很模糊,很难辨认?”

万小虎笑说:“这是中美合拍片,故事也非常简单,没有东方的含蓄和委婉,我花的成本,都会在动作场面和特效制作上。观众不是来看这些东方脸孔,而是看打斗。一段简单明了的故事,一些火爆的镜头,这就是商业片了。”

“万导,据我所知,蒲公英和萨沙娱乐都不具备全球发行的网络,还是需要依靠大公司发行。记得梦工厂制作的《拯救大兵瑞恩》全球快5亿票房,梦工厂也只分到了3000万利润,《通缉令》需要多少票房才能回本呢?”

万小虎愣了愣,感觉这个问题莫名其妙:“额,不知道你从哪得出的这个数据,我觉得你应该先查一下好莱坞的发行和制作分成比例,在好莱坞,发行和制作的比例,发行方拿到的一般在票房的5%左右代理费,而投资方,拿到的分成是30%,尤其是根据首周和次周的浮动分账,比例可以高达50%只60%,也就是说,基本上我投资6000万美元,拿个两倍半的票房,仅票房分成就能保本了,其它的音像制品和周边产品都是赚的。”

全球电影市场的分账比例,涉及到进口片分账和本土电影分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