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为了小裙子 第46节(2 / 2)
可能他对影像有独特的天赋和捕捉能力,拍什么都有人爱看。粉丝逐渐接受他有个同居男友的设定后,“好治愈啊”“姐姐能不能更快点”“一人血书跪求日更”的评论就盖过了那部分品头论足的留言。
还有疯狂起哄要求他们双双露脸的,可怕。
他只是觉得做此类事情的过程很愉快,宁静又充实,自己翻看时也回味无穷,幸福感满满;而涨多少粉,受不受关注是次要的。
不管是曾经、现在,抑或是将来,他都没有想要把拥有的美好变现的打算,不是他不差钱,而是他有自知之明;他的精力、时间、脑力,都不足以支撑他再做一份副业……
一旦爱好与金钱牵涉过多,变成了业务,那所能获得快乐就会被极限压榨。
但纵使他没有靠此盈利,今日徒增猛涨的粉丝量也已经引起了营销号的注意,有人把他的视频搬去别的平台,还有八卦小组出现了有关他id的讨论帖。
起因是有组员发帖求推荐走时髦性感风的穿搭博主,自我介绍是175cm的高妹,所以希望博主也是高个子瘦条的类型,还要消费层次平易近人的。
下面的回帖中有网友提名了他微博小号 ,于是引来了更多回复。
-这位之前的穿搭还算平价,最近半年的行头全换成高奢大牌了,不符合楼主要求吧
-但是我好喜欢她!身材爆好,不卖东西不打广告,就是安安静静地发图,她的小饰品真的搭得很用心
-不啊,她穿的衣服一直都不算便宜吧……我看中过同款,一搜都是maje和the kooples之类的,均价没有低于千数的。
-穿搭不是学习搭配思路吗,和衣服价位有什么关系?但我觉得她只是很会拍照,那些衣服现实中效果都挺一般的,问就是去实体店试过同款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没有她漂亮身材好啊?时尚的完成度是看脸的。
-粉丝这是急了吗?照你这说法,长得不够美不是超模身材就不配穿漂亮衣服了?
-脸都不敢露的网模还有真情实感的粉丝233333
-啊她真是模特?谁扒出来了?我对她好奇很久了,求链接吃瓜!
-没人扒吧,但她最近更新的视频里倒是有不少值得扒的东西
-姐妹求求去你开贴,我好想看
-附议
-附议+1
-附议+2
于是,那个拿着放大镜研究他视频、深扒他微博时间线的帖子就出现了。
这种常年混迹网络各大论坛,永远冲在吃瓜第一线的网友,他们的行动力、逻辑性、想象力和眼界着实惊人,让丁厌叹为观止。
他何曾想过他随手一拍的视频中能包含如此详细巨量的信息。
主题帖里列出的线索都是他马虎大意而不慎遗漏的蛛丝马迹,像是楚瀛搁在茶几上的车钥匙、楚瀛挂在墙上的装饰水彩画、楚瀛家里那台他从未在意过的古董唱片机、楚瀛送他的陶瓷人偶……
除了车,剩下的都是靠网友细扒,他才知道这些东西居然那么值钱……
尤其是那个他能捧在手心里的纤细陶瓷人偶,楚瀛说是正好看到有人在卖,就买下来了,送给他当床头摆件。
他收下后把玩了两三天就放一边了,连玻璃罩子都没舍得给它加一个。经网友科普,原来那是国外一位人形艺术家的作品,每只娃娃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孤品;他收到的那只当初公开拍卖的价格是8万美金,楚瀛大约是从那名买家手里收来的。
看到这里,丁厌赶紧找了一只盒子,用雪梨纸和软布把价值一套房的小人偶包好珍藏进衣柜。
幸好罐头不是惹是生非的捣蛋鬼,否则它一爪子碰倒掉下去,几十万不就打水漂了……丁厌真是想想都后怕极了。
他的视频里不仅拍到了楚瀛的房子,还拍进了他自己的房子,而心思缜密的网友连这点也不放过,依据现有的信息作出了完整推理:
不一定是网模,甚至大概率并不从事时尚行业,居住环境不像。半年前的消费层次属于生活宽裕的工薪阶层,衣饰多来自轻奢小众品牌,不买大牌包,但鞋子贵;这半年衣食开支显著提升,是因为有人帮忙买单——交了富人阶层的男朋友。
男友没露过面,但从家中的藏书、挂画来看,不单单是有钱那么简单。
结论:不可能只有身材能看,脸肯定也不差,是能靠美貌飞升和把持男人的水平。
丁厌不知道楚瀛看到这个帖子会作何感想,总之他看完出了一身冷汗。
但他不会对这些事实抱有多深的恐惧。毕竟不曾露脸,即使在现实里碰面,也没有人能光凭身材断定那是他们。
除非有人摸到他们家地址,撬开门非法入室,与视频里的场景一一对照,不然他真实身份被曝光的可能性很低。就算把视频和照片发给他父母看,他亲妈也不敢一口咬定这个穿裙子的平胸女孩是他啊。
可见他坚持不露脸这点做得太太太正确了!明智之举!多么有先见之明!
而视频和照片他还是照发不误,多数人都没有闲到天天窥探视奸别人的生活。
***
一转眼来到七月底,酷暑难耐,花坛里的植物被晒死了三分之二。
丁厌在周一晚上整理好行李,周二照常上班。他和楚瀛约定,周二傍晚对方准时从家出发,带上两人的证件和行李箱先去机场;而他会在晚上七点前结束工作,打车直奔航站楼,风风火火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楚瀛问:“真的不用我去接你吗?”
丁厌说:“不用了,这是最省时省力的安排。”
“那有事记得联系我。”
“放心啦!”
到今天为止,丁厌依然不知即将去往的目的地是哪里,楚瀛对他保密,他也不追着问,生活需要刺激和惊喜。
抱着这份浓厚的期待,他熬到了六点半下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