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朝鲜战役(2 / 2)
明军由此不断攀上城头,欢呼声响彻云天。
一门失守,六门皆惊!
城头守军的意志瞬时间崩溃了,纷纷弃城而逃,随后,七星门也被明军大炮轰塌,明军骑兵如潮水般突入城内......
在普通门督战的小西行长,目睹此景面色惨白,心知大势已去,当下长叹一声,下令残军退入城内的各土堡中死守,作最后的困兽之斗。
城内,残酷的战斗仍在继续。
日军残余主力约九千人,龟缩在练光亭、七星、普通三座大土堡及周围的十几座小土堡里负隅顽抗。
由于道路狭窄崎岖,明军的大炮推不上来,日军火力很猛,进攻部队伤亡很大。
李如松果断做出决定:停止攻击,采取围三阙一的战术,三面包围敌军,唯独留出南面的大道,诱使日军突围,同时派出信使给小西行长送信,大意是日军败局已定,为避免双方不必要的伤亡,只要日军撤出平壤,明军将不予拦截。
小西行长接到李如松的信后犹豫不决,但是战场形势迫使他别无选择,守也是死,突围也是死,不如拼死突围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天黑以后,日军派出斥候警戒,见无明军拦截,各土堡内大队人马蜂拥而出,借夜色掩护向城南杀去!
日军一路畅通无阻冲出城外,城南不远就是大同江,时值隆冬,十里宽的江面全部冰封,日军先头骑兵部队迅速通过,日军大队人马喜出望外,争先恐后的过江,一时间江面上布满了人群。
就在这时,令人惊骇的一幕发生了。
早已隐蔽待命的明军火炮突然开火,雨点般的炮弹落入过江的日军人群里,江面的冰层被明军重炮炸开无数条口子,日军顿时乱作一团,加上马踏人踩,裂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继而大面积崩塌,成群的日军掉进冰冷刺骨的江水中,连呼救都来不及就顺流冲到冰面下......侥幸逃上南岸的日军惊魂未定,埋伏在南岸的明军骑兵部队已经等候多时了。
惊骇万状的小西行长,丢下大队人马,仅率轻骑部队一路狂奔,沿途被明军、朝鲜军、朝鲜义军连番追杀,最后总算在开城日军的接应下撤回黄海道。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另一则日本史料称,第一军小西行长部,原有人数一万八千七百人,现存六千五百二十人。
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
《 万历三大征考》记载, 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
明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
平壤战役的胜利意义不仅仅在于收复一座平壤城,也不是消灭一万多个日军士兵那么简单。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打掉了侵朝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明帝国出兵的消息如同炸雷一般令整个 朝鲜半岛的日军闻风丧胆,平安道、 江源道、 黄海道、 咸镜道、开城的日本驻军纷纷放弃城池争相南逃,一路狂奔全线后撤了400余里,全没有了“长驱直入大明国”的狂妄和胆色。
丰臣秀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攻占大明继而建立其所谓“大东亚帝国”的迷梦,被明军的铁蹄和大炮撞击的粉碎!
李如松率军入朝参战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
大军继续向南开进,兵锋直指王京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