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时代需要争论(2 / 2)

加入书签

“不知道金老记不记得潘晓?”见金河石似乎还想说些什么,赵天昌补充道。

“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就是写《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那个吗!”说着金河石露出腼腆的笑容,“不怕你笑话,当时我也给《中国青年》写信讨论过这个话题。”

《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是发行量超过200万册的《中国青年》杂志与1980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作者署名潘晓,实际是当时两个青年黄晓菊和潘祎的名字拼合而成。

这篇充满青年人困惑的长信迅速在全国上下引起了一场持续了半年多时间的热烈讨论,全国范围内关于“潘晓讨论——人为什么要活着”的话题就此引发,共有6万多人来信参与讨论,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之为“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初恋。

“是啊,这件事儿我当年也曾经参与过;所以我就觉得每一代人都需要这样的讨论,在80年,混乱时代刚刚结束,青年们纷纷返回城市,他们充满了迷茫,所以会发出‘人生的路怎么会越走越窄’的困惑。”

“而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八零后所处的环境要比我们当时好得多,但他们却面临着我们不曾面临过的苛责,什么‘小皇帝’、‘垮掉的一代’......从我这几年收到的稿子,接触到的年轻人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

“他们从出生到成年的人生经历是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独有经历,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80后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上一代人来说更加富足,耳濡目染的接受了发展变革带来的的新事物新思想,并且接受到较好的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彰显个性的时代烙印。”

“而这种时代烙印导致他们的行为处事和60后、70后,还有我们这些40后、50后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则又导致了长辈们的另眼看待。”

“现在话语权都掌握在40后、50后、60后、70后手里,以往80后只能被动接受这些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而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代表80后发出自己的声音了,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值得鼓励的。”说了这么一大堆,赵天昌起身将文章拿到手里,“所以我才决定正式刊出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引发像潘晓当年那样的讨论。”

“至于陈俞安,你放心,我会保护好他的。”赵天昌郑重保证道。

“那我就放心了!”潘晓的话题勾起了金河石久远的回忆,赵天昌的保证也打消了他的顾虑,“那我就不打扰你了,我也去联系联系我的老战友们,到时候有什么事儿也能帮帮忙。”

“那就谢谢金老了。”赵天昌知道金河石的老战友之中颇有些有分量的,他以前从未因为自己的事儿麻烦过他们,这次却因为陈俞安要主动联系,实在是有些感动。

“哦,金老,帮我叫下付星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