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不期而遇(1 / 2)
我们都很好奇的看向朱七,九州鼎遗失后再无音讯,可我瞧着朱七的样子似乎有几分把握的神色。。
“七叔,难不成有人知道九州鼎的下落?”应悔元大吃一惊问。
“怎么可能,但凡九州鼎有丁点消息,多少人会趋之若鹜,行当里找月宫九龙舫的人,都比找九州鼎的要多,就是因为月宫九龙舫还有传闻,可从来没有关于九州鼎的消息。”朱七摇头。
“那您不是说,有人可能知道线索吗?”我连忙追问。
“我有一位朋友,并非是圈里的同行,此人身份特殊,我答应过他不透露其身份,不过此人的祖辈咱们可都认识。”
“谁?”
“不准。”
“盗魏襄王的那个不准?!”叶九卿大为震惊。
朱七点点头,直言不讳告诉我们:“我打算从竹书纪年上着手,这本史书上记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史料,我之所以知道九龙程瑞尊,就是因为竹书纪年,我那位朋友从中发现了线索转告给我,不然的话,我拿着一块贝壳,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七叔,这事您干嘛去找外人啊,您去四方当铺找封承,他手上有竹书纪年的抄本,而且还是完整的,以封承的学问,您朋友能琢磨出来的事,他一样能有所发现。”叶九卿说。
“封承学富五车,我早有耳闻,不过这事封承还真干不了。”
“为什么?”
“因为他手中不可能有完整的竹书纪年。”
……
我们一愣茫然的相互对视,叶知秋疑惑不解说:“七爷,上次我听封叔说起过,现在流传于世的竹书纪年都是残本,只有他手中的抄本是最完整的。”
朱七把烟杆放到嘴角,应悔元连忙帮其点燃,朱七吸了一口烟后才对我们娓娓道来,竹书纪年是记载于竹简上而故名,竹简长度为古尺二尺四寸,每简四十字,凡十三篇,起于黄帝,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
不准在盗魏襄王墓的时候,发现这批竹简,开始并没有在意,随手查看几块后,就意识到这东西非同小可,不准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在墓室之中把竹简上的内容倒背如流。
不准看的越多越发现上面记载的东西匪夷所思,竹简上记载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史料,但是和正统的史记却出入很大,史记都是历代君王在书写,到的有多少真假就不得而知,而竹简上记载的却是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史料。
不准在牢记竹简内容之后,便放火焚烧竹简,因为走得仓促,竹简并没有被完全烧毁,就是流传后世的竹书纪年残本。
不准回去之后将竹简的内容誊写下来,上面记载了很多君王下葬的情况,不准根据这些记载找到不少大墓,并且把完整的竹书纪年抄本交由后人传承。
“而这期间,不准的后人也有过抄本流传出去,但仅仅只在咱们盗墓这个行当中流传,不过上面所记载的大多是无足轻重的内容,想必就是封承收藏的抄本,但真正完整的竹书纪年还在不准后人的手中。”朱七吐了一口烟雾说。
“那您老怎么就断定竹书纪年里就一定有关于九州鼎的下落呢?”田婉清问。
“你是搞考古的,不准在魏襄王墓里没有烧毁的竹简中,保存最完整的就是穆天子传,我问你,在我们看见周穆王的陵墓之前,你认为穆天子传说的是什么?”朱七反问。
“穆天子传是记载周穆王巡游事,以日月为序,虽名为传,实属编年,但神话色彩强烈,考古学家一直认为穆天子传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田婉清回答。
薛心柔在旁边很冷静说:“在考古史上,对于穆天子传还有另一个说法,认为这是一本伪书,上面记载的内容荒诞无稽,毫无史料价值。”
“结果呢,事实是不是完全颠覆了你们的想象?”朱七语气很平静,他轻描淡写对我们说,在竹书纪年上记载的九龙程瑞尊如今就摆放在我们眼前,而关于周穆王的生平,这个东征西伐最后驾乘八龙之骏的天子到达昆仑,并且见到传说中的西王母。
这无疑让竹书纪年平添了神话色彩,可事实上这一切我们在黄河河道下的古墓中全都一一证实。
“可见竹书纪年上所记载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事,为什么会穆天子会单独成书,可见这份关于周穆王的编年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残本中记载的内容如今已经证实,可在完整的竹书纪年中,关于周穆王的生平还有很多没有公之于众,之前我并没有在意,如今看起来,这些记载或许对于找到失传的九州鼎有很重要的关联。”朱七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