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一本漫画闯天涯(1 / 2)
1984年3月13日,《一本漫画闯天涯》在香港上映,首映日之后,林棋亲自询问的了票房情况。
林棋可是这部电影的“编剧”,虽然,他仅提供了题目和剧情大概,细节是由公司的编剧团队填补。
但是,电影上映之后,林棋依然被写在编剧一栏,毕竟,这也是电影吸引票房的卖点。
当然了,林棋觉得自己写在出品人一栏,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林先生,《一本漫画闯天涯》首日票房107万,在预期范围以内。”黄锡照并没有露出多大的惊喜道,“不过,这部电影最大的发现是王晶,这小子倒是一个人才,多栽培一下,未来可能会成为了不起的大导演。”
“王晶?”林棋说道,“我更看好周星驰!”
“为什么?”黄锡照有点不解,“这部戏更多贡献是王晶,周星驰的表现虽然出彩,但还未达到惊艳的程度。甚至,观众评价林青霞都比周星驰出彩。”
“他是很有喜剧天分的演员,成就可能会比冷面笑匠许冠文更高一筹。”林棋很相信自己的眼光说道,“每部戏,都跟他签新的合同,延长他的经纪合约……现在他签了几年?”
许冠文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堪称是香港电影行业最卖座的导演和演员之一。只不过,到了80年代中期,许氏兄弟分道扬镳,许冠文也显得灵感枯竭,创作出来的电影,逐渐不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简单说,市场变了,许冠文过气了……
之后,香港电影市场的喜剧片依然还是卖座的题材,甚至,之后很多导演模仿许冠文以前的鬼马喜剧,还是能赚到钱,但想要像70年代那么火,已经是很难了。毕竟,市场不断的在变,曾经最火的套路,到现在已经是俗套了。
80年代很多喜剧片导演,都没能超越许冠文(通胀因素,80年代港元远远没有当初港元值钱)。一直到后来的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才让香港的喜剧片冲上了另一个高度。
当然了,周星驰的喜剧后来模仿的多,但很多模仿的不到位,只得表象,不得精髓。
本质上,周星驰的无厘头经典,可能更多的其个人风格加成,而不仅仅是无厘头喜剧本身的魅力。
很多喜剧片的代表人物,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优秀的喜剧片大师,往往是不可复制。也正是因此,知道未来周星驰式喜剧要火,最关键的不是剧本,也不是找到原版的导演和剧组,而是……周星驰!
抓住了这个核心要素,才是最关键的。
“十年!”黄锡照说道,“至93年2月到期,50万元签约金。”
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出道的艺人并不是全部都能拿签约金的,普通签约艺人没有签约金,但有最低年薪保证。合约期间内,低于最低收入,公司会补足,以此来保证出道艺人的基本生存问题。与此同时,一些混的很惨,不适合做艺人却签了长约的,公司也可以安排其做后勤或其他工作。
签约金的艺人,则是公司其价值的认可,最低档一年2万签约金,五万一年的中上档次。往往则是一人一个合同,不同价位的明星长约。
比出道艺人和签约金艺人更低的层次,则就是一些还未出道的练习生,只能拿很少的生活费,能不能有出道的机会还要看运气。
所以,练习生羡慕出道艺人,而出道艺人则羡慕那些能拿到签约金的艺人。基本上,有签约金在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体系下,已经算是小明星,而如果签约金拿的特别多,比如,一年拿到百万签约金,即使不是大明星也是公司力捧的对象。
毕竟,签约金仅是为经纪合约支付的钱,演出的分成还是另算。大体上,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体系下的艺人,相对其他公司而言,保障体系和收入要高的多。
“涨价,每多签一年,增加100万。”林棋微笑说道,“合约不仅仅限于演员,还包括导演合约。”
“给这么多?合适吗?”黄锡照吐槽,“已经跟成龙的合约差不多了。”
“未来,他可以跟成龙媲美!”林棋自信的笑道。
听闻老板的坚持,黄锡照也就不说什么了。职业经理人,最怕自己做的决定要背锅,但是老板一定要做的,即使是错,也不用背锅,而且,他也劝过了,即使将来投资亏本,也不怪他。
而林棋很有信心——跟周星驰签长约,不亚于嘉禾当初挖成龙。
嘉禾79年为了挖成龙,支票从100万涨到500万,但是,500万的代价是签长期合约。并且,一开始的长期合约还不可靠,需要不断的加码,延长合约的期限,其合约最长达20年以上,一直到21世纪初,成龙合约早就到期了,但还是在其干爹何冠昌去世后,才离开嘉禾。
虽然,成龙离开嘉禾,加速了后来嘉禾帝国的衰落,但实际上,给嘉禾干了二十多年,已经堪称是仁至义尽。离开嘉禾之前,实际上,嘉禾已经觉得成龙逐渐老了,失去了价值,计划培养新星,缩减了对成龙的资源倾斜。假设,后来的嘉禾并没有因为成龙低潮期而冷落,而是继续支持成龙,或许,嘉禾可能是另一个结局……
“对了,王晶也签下来。”林棋说道,“十年,100万签约金。另外,每年最低投资2000万元预算,用于投资王晶的电影,拍完自家公司的电影之后,可以在外面接活,但需要通过公司的经纪人去经手。”
黄锡照赞同说道:“这个王晶绝对值得投资,想法层出不穷。性子虽然浮躁了一点,但是耐下心,应该能拍出好电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