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1 / 2)

加入书签

——时间太短了,还化不开楚人对秦人的仇恨。

别说手下的士兵了,他自己也解不开。

……

与此同时,一只大船航行在大海上。

“阿淼,我们还要多久才可以到你们的禹国?”甲板上,一位金发碧眼的男人跟第一支航海小队的队长道:“我们这是到哪里了?”

叫阿淼的青年随意散着头发,仔细看,头发还有一点自然卷,就这么散下来,倒是多了一种野性。

他拿出地图,看了看,道:“快了。”

就快要回家了。

第70章 远航的船

刚过了元宵, 徐州各城池已经复工很久了。

他们一年中,也休息几天。虽然每月都会放假,但是他们愿意加班。

加班有银子拿。

这就导致加班是个抢手活, 有些人想要加班,还要讨好管事的。沿海城中的一户贫困点的人家里, 妇人就去催男人请茶叶加工厂里的管事吃一顿饭。

“去年大旱, 咱们没存着银子, 娃娃们的束脩也是分期付的。”妇人一边捣红薯一边道:“今年我去问了,这个政策还有, 那娃娃们就还能继续去上学。”

要是逼着他们拿出那么多束脩来,定然是出不了的。

“五个娃娃, 谁不去上都不行,先生家访的时候都说了,咱们家的五个娃娃脑子都灵光, 将来指不定能做官呢。”

男人就坐在门口不说话。

他其实不是很想送五个娃娃一起上学,这太耗费家里的银钱了。隔壁已经准备盖宅子了, 他们家还是破茅草屋。

去年干旱的时候,倒是还好,今年一下雨, 是这里也漏, 那里也漏。拿着盆来接雨水, 拿着碗去接雨水, 坑坑洼洼的泥土地屋子, 全摆满了盆碗。

但是他不好说。

谁都知道,读书好。读书出来的娃娃将来有大本事,不然将来只能像他们一般,面朝黄土背朝天。

男人心里沉重重的, 憋的慌。

妇人红薯已经捣好了,她是个巧手,即便是一年到头都只能吃红红薯,她也有自己的法子让孩子们吃出兴头来。

今天就准备蒸个红薯泥,捏成各种的形状,给孩子们解个馋。

男人看着她在旁边忙来忙去,一句“不要让大娃二娃读书”的话,就说不出口。

大娃二娃要是不读书了,就可以回来帮忙,大小是个小子了,到时候他跟管事的说说,让两孩子做个帮工,也能得些银子,一家子人送三个小的读书,也能轻快些。

但是这句话,在他的嗓子眼里,根本说不出口。

妇人也不催他,知道他难。

但是难,也就难这一两年了。等大娃二娃出来,就可以去做更加轻松的活计。

不上高中,不上大学,但是小学也要上的吧?

她上了蒸锅,加了柴,这才得空坐下来,也叹了一口气,“别想太多了,难过这一两年,这日子一定会好过的。”

男人没说话。

孩子聪慧,连学校里先生也来家里直白说是个可以考京都那边大学的好料子。可是,这一要读大学,五个,怎么送?

便是难的很。

两人就这么坐着,坐的久了,红薯也蒸好了。

男人这才小声的道:“那要请管事的吃饭,家中还有银钱吗?”

妇人点了点头。

“有,我今天中午趁着吃饭的时候回了一趟娘家,从我阿娘那里拿了点。”

只是够去沙县小吃里吃一顿馄饨面,一笼柳叶飘香饺子罢了。

若是管事的想加个蛋,他们也付不起。

就是这般的难。

妇人从兜里掏出几个铜板,递给男人,“你拿着去。”

这几个铜板,看着少,但是男人知道,妇人回娘家去,定然也是白眼的。

遭白眼是正常的,就是再好的哥哥嫂嫂,爹娘姊妹的,借多了银钱,也总会生出嫌隙。

男人就将那铜板拿在怀里,道:“家中……家中还有点红薯,你做点粉条,到时候给你爹娘兄嫂送过去吧。”

妇人摇头,“那是我们的口粮,一点儿也不能动的。”

她又道:“你别管,左右再嫌弃我,也是我亲爹亲娘,等我们有银子了,就还回去,这两年困难点,他们也知道,说几句嘴罢了,不还是将银子给我们了吗?只求将来能报答他们。”

男人就不说什么了。因为家中之所以这么穷,是有个重病的老爹。他又是独生子,一个人,就要扛起这医药费的担子。即便如今的万民医馆药已经够便宜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负担不起。

买了药,就要省吃俭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