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寿诞(1 / 2)

加入书签

2月5日,朱由检寿诞之日。

跟他以往的行事风格一样,就算是这一天朝会也不能停,百官照常向太子禀报国事。

等朝会结束紫禁城里才有点寿诞的气氛,这仅有的一点氛围还不是来自宫里,而是宫外来贺寿的五品以下的官员们带来的。

低阶官员们少有机会能进到紫禁城里,无论是真心来祝寿的,亦或是单纯想近距离欣赏一下紫禁城的官员都被当值的金吾卫们拒之门外。

当值的金吾卫统领贾华面无表情对他们道:“奉天子口谕,天黑以前,各级官员都应严守本职,天黑以后再扯这些有的没的。”

前来贺寿的文武百官络绎不绝,又都败兴而归,到了夜晚紫禁城再次热闹起来。

京畿地区的官员们送来的礼物堆满了三座宫殿,凡是在京的官员都来凑个热闹,凡是来的人都能吃顿饱饭再回去。

负责寿诞的司礼官员是刘若愚,他年纪大了,朱由检也不忍心看他一个老朽在养心殿里一站站一天,就让他负责操办寿诞,让他也能活动活动。

刘若愚在皇宫内安排了两处戏台,一处设在承天门外的广场上,是应付百官的。

小戏台设在金銮殿前的广场上,是给皇上、太子、皇子以及一些有地位宫女太监和宫中各卫的军官们看的。

两个戏台请的班子都是北京城里翘楚,唱戏的也都是名角儿,唱的也都是同一出。

在夜晚的金銮殿前,朱由检披着白色裘衣与张皇后、烺太子、烜皇子,以及一大群人共同看戏。

唱的哪吒闹海,词是好词,戏子的嗓音也不错,但可以看出朱由检的两个儿子心思都不在戏上。

朱慈烺靠着软垫一副要睡过去的样子,朱慈烜百无聊赖的拄着脸,一手捏着桌上的核桃。

坚硬的核桃壳在他手里脆弱的跟饼干似的,连同核桃仁一起被捏成了渣。

龙椅上的朱由检笑眯眯,看着好像很高兴,但只有张皇后跟他自己知道他也没在看,以前他对戏曲不感兴趣,老了也一样。

他只是珍惜这段跟大家一起看戏的时光,随着时间增长,他的性格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他那颗征服世界的心还没死,但他有生之年做不到了,他现在做到的跟人类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帝们一样。

凯撒不过建立了一个环地中海的罗马帝国,拿破仑、希特勒也不过是征服了欧洲,成吉思汗也只是打到欧洲边境。

在近代化工业没完善之前,一个人穷极一生也无法完成征服世界的伟大壮举。

但他相信只要他的后世子孙有扩张之心,最多再有百年帝国就能真正意义上的征服世界。

帝国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自始至终都没变过,现在帝国有三亿多人口,百年之后谁知道帝国能有多少人口?

宫里大戏分两台,北京城的百姓们也感受到皇帝寿诞的喜悦气氛,朱由检御宇天下二十三年,换来了百姓们的真心拥护。

没有朱由检,他们还生活在天灾人祸和沉重辽饷的压迫之中,还为温饱而发愁。

是朱由检让他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是朱由检让他们过年的时候有顿肉吃,有件新衣服穿。

帝都街头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百姓们自发来到紫禁城外遥拜天子。

皇宫里,文武百官争相讨好皇帝,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纷纷送了过来。

送来的东西太多太杂,戏台快撤的时候,司礼监才把礼单送到朱由检面前。

对于文武百官送的金银珠宝朱由检看都没有看一眼,他的两个儿子还没进献贺礼了,他等着看这两个小子给他准备了什么。

当戏子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停止后,朱慈烺携董小宛来到朱由检跟前跪拜叩首,“父皇三九大寿,孩儿特寻来一件宝物敬献给父皇。”

他从董小宛怀里接过一个细长的黑色木盒,将盒子交给刘若愚让刘若愚送到朱由检面前。

刘若愚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纸面已经泛黄的小册子,朱慈烺抱拳道:“启禀父皇,这是南宋少师辛弃疾所著《去国帖》,孩儿废了好大劲儿才寻来。”

“辛弃疾所著!”

朱由检眼睛一亮,拿起小册子,小册子上果然写着‘去国帖’三个字。

他赶紧翻开看到里面写着:疾自秋初去国,倏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第缘驱驰到官…

朱由检对书法研究不多,他唯一能入书法家眼的就是有写了几十年敕字,但这并不妨碍的他的眼光,总的就两个字——不错。

“嫂子你看看。”

张皇后接过《去国帖》仔细欣赏着,过了一会点头赞道:“不错,中锋用笔,点画尽合法度,书写流畅自如,浑厚沉婉,笔意略显苏黄遗规。

虽无豪纵恣肆之态,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该是辛弃疾所作,烺儿真是有心了。”

朱慈烺闻言一喜,再拜道:“谢大娘赞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