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精神关怀(2 / 2)

加入书签

胡三七也禁不住紧张起来,他没想到过几天就可以见到仇人,想起自己的枪法,如果有机会,能不能开枪?

他在三百米内几乎可以做到枪无虚发,如果真有机会,是不是杀死那位高权重的长老?

反正自己一无所有,一命换一命,用自己的生命去换贵人的命,那可不是赚了?

越想越是偏激,而逐渐沉默起来,吃了午饭后,有几人喝了点酒,这红星二锅头的味道还真不差,胡三七也稍微喝了一杯,不敢直接回去,因此就在镇上转了转。

到底杀不杀?杀几个?

胡三七对长老们的恨意反而在提升,他们有这么多粮食,却不肯给胡家的人吃,还撺掇泥腿子抢了他家,真是可恶啊。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官府要安靖地方,首先就是要安抚好他们这些有实力的粮户,哪怕是县太爷到任,胡家也是头一波得到帖子,嘘寒问暖的,但是这些长老不问青红皂白,就打杀他们这样的良民,就为了杀几个屁民的事情啊,这种事,在大明的天下,不是常事吗。

胡三七不服气啊。

吃过午饭后,老兵们也没买什么东西,而是满足的四下走动,手里有钱,虽然也有人嘀咕着去找女人,但这里是个不大的小镇,哪里有什么妓院,都是外人,也找不到去的地方,而这种行为更是不被允许的。

一直以来,消耗这些家伙的时间,就是长老们的计划标准。

最开始,和平时期长大的长老们有一种错觉,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军队都是他们时代的那种标准。

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这些军纪,在后世的人看来只是身为一个人类,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认真想一下,为什么有规定?

有人横穿马路闯红灯,才会宣传不要闯红灯。

有人杀人,才会有规定杀人者死。

解放军有如此简单明了但低要求的军纪,本身就是说明了那个时代的狂暴。

这支军队在当时,被民国时期的人们称为“菩萨兵”,“新汉人”,王者之师”,为什么?

因为其他同期的军队不拿平民当人,连这些标准都达不到,抢劫以后把人毒打一顿,或者抓壮丁已经是友善的了,直接屠村的大有人在,还乡团开回来,说你勾结日寇,就是勾结日寇,说你通八路,就是通八路,统统杀光了事。

红军不叫“兵”,而称自己为“战士”,因为在中国这是一个很遭反感的字啊。

自汉唐“良家子”从军的惯例荒废后,共军出现之前的千百年中,军队在中国平民甚至中下层官员、地主的眼中和强盗没什么区别,“丘八”、“贼配军”、“兵匪一家”、“杀良冒功”,“匪过如梳,兵过如篦”“赤佬”是历史评语。“攻下城,三天不封刀”、“大索三日”是对作战军队的惯用奖赏,是统治者减轻军费支出的惯用手段。军队做为一个男***团体,从来都是破坏性大于建设性,要不然军纪较好的岳家军和戚家军也不会被人广为传颂。

作为一支从一开始就把军纪灌输好的军队,这些人倒也没有沾染上这个时空军队的暴虐,新式军队因为与那些顺军吴三桂军完全脱离接触,所有目前来看,非常干净。

可以说,哪怕是以全世界范围内来说,长老治下,只要是穿制服的人,能力如何先不说了,第一要点就是要求纪律!

每天24小时,除了紧张的个人洗漱时间,如果你动作快点,也有机会和同伴吹牛打屁的话,其余的时间,要么是训练,要么就学习处理军营内务,学习各种知识,提升识字率,从一开始,长老们就把识字率和战功一起作为升官的备选条件。

当然了,里面有刺头,有觉得自己可以练练的人物。

但是,在后世,高中辍学吃喝嫖赌坑蒙拐骗全沾的地痞混混,在大熔炉里锤炼几年后,就可以变成身材挺拔有精气神的汉子,这套模式的厉害之处可是不简单。

本质上说,哪怕三个月过去了,他们也仅仅是从原本农村散漫的生活,变得开始讲究卫生,按时间生活,懂得纪律,真的和职业军人或者说精兵完全没有可比度。

帝都当然不可能要求自己治下,非从小入读长老们的标准化学校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就可以真的成为合格士兵,当然了,如果是那种乐于学习的,自然是乐于提拔。

在平时,是哨岗与训练,在战时是行军、宿营、战备,随时紧绷精神,昼夜的担忧,对肉体和精神,都是高负担。

老兵油子习惯了军营生活是一回事,普通士兵是另一回事啊。

当然了,任何一种伙食吃久了,也会腻歪,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世界。

所谓军队文化建设,军民鱼水情之类,劳军抚军,说到最后,都会归到一种作用:让在军营里,过着相对异化生活的军人们,能感受到一点正常人的情感慰藉。他们需要与非军人接触,他们需要一点日常生活的感情,他们牺牲了很多,所以也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牺牲是值得的。

重点是,你得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人。

这种精神鼓舞,大体在汉唐还是很充分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