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加入书签

时间,他推了推旁边的烟洛,“快,给你们县主找衣裳穿上!”

烟洛下意识回头看,容卿只有短短的沉默,沉默过后,她朝她点了点头。

两人被萧文风护送出漪澜阁的时候,已经能听到不远处传来的厮杀声,这声音她太过熟悉了,不久前安阳宫变,也是这番模样,然而这次她却没有那么幸运,没跑出几步,他们就遇上了身穿胡服的异族人手握弯刀,一脸凶相地冲过来。

萧文风低声骂了一句,转身指了指身后灯火通明的玉照宫:“那边!”

慌乱的脚步声砸在每个人心上,后面穷追不舍的人犹如恶鬼一般,容卿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异族人闯进宫来,但她身为卓家人,还是一眼就看出来那些人的来处,从穿着来看,他们皆是南域十三部的人。

沈和光能打进安阳,少不了南域人的帮助,如今新打下的丰京才刚安定多久,为什么两方会忽然反目成仇?

莫非跟沈佑潜有关系?

容卿一边逃跑一边思考,唯有这样才能止住心中的惶惶不安,生死一线的逃亡已不是第一次了,但在深渊边缘的她依旧会感觉到全身血液的冰冷。

她果然还是不想死。

就在她怀着心事没注意前路的时候,不想前面的人忽然停住脚步,她被烟洛拉着收回神思,先是扭头看了她一眼,只见烟洛瞪大了眼睛,眸光立时被水色盈满,她仿佛能看到烟洛眼中映出一片地狱血色。

玉照宫主殿前,尸横遍地,血腥气在四周蔓延。

容卿定定向前看去,一眼就发现了那个倒在血泊中的身影,不过眨眼间,她已经拔开萧文风跑了过去。

楚氏像跌落的风筝一样躺在地上,她胸前有个血色的黑洞,从里面淌出汩汩鲜血,眼皮耷拉着,身子在冷风中有一下没一下地抖动,殿门四敞大开,整个大殿里完全没有生的气息。

原来这里已经遭人洗劫过一遍了。

容卿蹲下身,想要伸出手探一探她的鼻息,却在刚刚伸出手时,被一只血迹斑斑的手抓住。

手腕渗着冷,粘稠的触感让人心中十分不舒服。

楚氏睁开眼看着她,眼里有无尽的光,她好像就在等着此刻一样。

“柔嘉……救……柔嘉……

身子已近冰冷的她,很艰难地说出那几个字,容卿一顿,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向殿里,最后将目光锁定在一个红木立柜上。

再低头时,楚氏已经没有呼吸了。

烟洛直直地跪了下去,抱着楚氏的尸体哭得泣不成声,容卿没做停留,只是在迈过楚氏的时候轻轻睇了她一眼,鼻腔里有些发酸。

她快步走到殿里,后面传来萧文风急躁的声音也全然不顾,到了那个立柜前,她毫不迟疑地打开,果然看到里面一个小小瑟缩的身子。

沈采萱蜷缩着身子躲在里面,感受到光亮了,才惊恐地仰起头来。

她眼角都是泪痕,两只手紧紧捂着嘴,因为太过用力而脸色涨红。

容卿俯下身,拉住她的手。

“闭上眼睛。”

温柔的声音将沈采萱眸中的惊惧之色驱散,她怔怔地看着她,然后点了点头,顺着容卿的拉拽从里面走出来,听话地闭上眼睛。

萧文风看到容卿拉着一个小女孩走了出来,眉头皱了皱,却也没多说什么,一行人从后殿走出了玉照宫,宫门口似是有人接应,赤阳宫虽然不如安阳宫城那般有许多暗道,却也错综复杂,萧文风选了一个最偏僻的侧门逃出去,路上几次缠斗,到最后剩下的人已寥寥无几。

出了宫坐上事先等在那里的马车时,后面还有追兵穷追不舍,萧文风将落在最后的烟洛推上车去,翻身上马,甩鞭一抽,丝毫不管身后还在战斗的手下,扬长而去。

马车在烈风中疾驰,嘶鸣声响彻黑夜,背后的冲天火光映得人脸通红,容卿拉开帘子一角,最后望了望那个热闹的赤阳宫城。

权利更迭远比人想象中的要更快,龙首的位置,远比人想象中的要更摇摇欲坠,这倾轧中牺牲的无辜鲜血太多太多了,在那么多的人命面前,她一个人的悲观则显特别渺小。

马车驶出了丰京。

泰成元年二月初十,沈和光内侍赵元乾趁其沐浴之时不备,将其刺死在椒兰殿内,同日次子沈佑潜同南域部族攻入皇宫,将两代皇帝的宫妃尽数斩杀,手段极其狠毒。

同月,沈佑潜在丰京称帝,建立大延政权,年号永熙。

远在越州,被剑南道驻军围困在内的沈佑涟得

知丰京变故,竟要退兵还朝,却不想剑南江南两道的兵马拧成一股,乘胜追击,最后将沈佑涟所率人马全部剿灭,片甲不留。

而沈和光派去江南道的人,早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这世界上了,江南道节度使陆十宴只是假意归顺,不管沈和光是死是活,沈佑涟带的兵都注定活不成。

三月初,燕州举兵讨伐沈佑潜,同景州,和江南剑南两道连成一条线向北扩张,藩镇割据势力雄起,在不断的讨伐中又不断有新势力称王称霸,连年征战致使民不聊生,百姓命如草芥,蝼蚁般活在水深火热里。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年。

大延实属异族政权,其创立的年号也不被人接受,因此民间便自行以李崇演在位时的景仁纪年。

景仁二十七年十一月,景王李绩在扫清一切阻碍之后率军攻入丰京,自知大势已去的沈佑潜丢下皇城带着亲信逃亡,树倒猢狲散,剩下未能逃脱的人皆被李绩捉拿,斩首示众。

自此,统治中州百姓五年的大延政权就此瓦解,旁落的皇权终于又回到李氏一族的手中。

李绩继位后依然以丰京为都城,两个月后改元朝华,并大赦天下,跟随其征战的人一应论功行赏加官进爵,经历了五年风雨飘摇的大盛终于迎来了安定的生活,一切百废待兴。

头两个月因初登基,朝堂尚未运转过来,李绩忙得脚不沾地,许多事暂被搁置,年后朝中恢复如常,被搁置的事便被提及,其中就有皇后之位的定夺。

大臣们皆是从燕州追随过来的,对李绩这五年的生活了若指掌,当初陆家归顺,陆十宴将自己的小女儿送到李绩榻前,陆小娘子出生江南,说一口细侬软语,模样婉约动人,伴在李绩身侧已久,当时为拉拢陆家人心,也算明媒正娶,如今李绩身边女人又不多,这皇后的位子,他们当然觉得应该落到陆氏头上,因此雪花片子似的奏折就这样递上去。

国事家事,落在皇帝头上,就没有真正的家事,尤其又是一国之后这样重中之重的位子。

至于有多少人奔着讨好陆家而去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