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2 / 2)
卸了石头,打发了车行的人,赵如熙给去南方的人每人赏了十两银子,道:“你们回去好好歇息,过年前都不用做事了。等过了年,我再安排你们活计。”
在去之前赵如熙就说过,他们路上辛苦,又承担了风险,因此给他们的月例银子是每月十两。他们来回花了两个多月,马胜一共给他们发了二十五两的月例银子。现在又额外得了十两赏钱,大家都喜笑颜开,纷纷给赵如熙行礼道谢。
尤其是庄子上抽调过来的那些汉子,拿着银子,眼睛都是红红的。
他们以前在庄子上一年到头的辛劳,年终能余百来文钱就已是日子过得好的了。现在不过是出去一趟,去的时候坐车,回的时候乘船,又不用他们走路,二个多月就拿到了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银钱,他们觉得自己跟做梦一般。
钱多多的的儿子钱有余要比别人胆子大些。
临走前,他忍不住问道:“姑娘,以后您还运石头么?要是运的话,能不能还用咱们?”
庄子上的汉子们闻言,一个个期盼地望着赵如熙。
赵如熙笑道:“自然要运,到时候还用你们。不过什么时候再去得看情况,没准要隔一年后才去了。”
一年后又有机会能赚这么多银子,汉子们高兴地合不拢嘴,千恩万谢地给赵如熙又施了一次礼,这才告辞离开,回庄子上去。
“唉,离开家两个多月,我感觉像是离开了一辈子那么久。”
“可不是?我以前从未离开过庄子。乍一出来,开始还很不习惯。可现在想想,这辈子能有机会走南闯北,见那么多世面,还得了这么多的银钱,真是太值了。”
“哈哈,拴子你当初还因为想家哭鼻子呢。”另一个人笑道。
“哼,你敢说你没哭?”
“……”
看着前面的年轻人打打闹闹,走在后面的三十多岁的汉子感慨道:“姑娘真是仁义啊。放着以前,就算要差咱们出远门,统共能给一二两银子就不错了,哪舍得给这么多?”
“可不是。路上大柱病成那样,要是别的主子,没准就放弃了。可马管家却舍得花大钱给大柱看病,硬生生把大柱的命从鬼门关给抢回来。”
“马管家可说了,在出发前,姑娘特意叮嘱过他,要保证咱们的身体健康和人生安全,宁愿走慢些,绕远一点路,也别赶时间,别冒险。要不是有姑娘交待,马管家哪里敢花十几两银子给大柱看病?路上安排得也极宽松。有时候还只是下晌,因不知道前面有没有地方可以住宿,马管家愣是早早就让咱们停下来歇息。否则,这一来一回,哪里用得着这么久的时间?”
“可不是。因为这个,姑娘就多花了不知多少钱。”
第378章 庄子新面貌
“咱们也不知修了什么福,能遇上这么好的主人。希望姑娘一生顺顺遂遂、长命百寿。咱们一直做她的庄奴,别再被转卖了。”
大家都心有戚戚焉,点头赞同。
县城离庄子还挺远,汉子们却是舍不得花钱坐马车的。大家安步当车,一路走回去。
好在天色还不晚,等他们走到庄子时,也才是晚饭时分。
“爹,你们回来了?”
守庄门的小子是钱有剩的大儿子,今年十六岁。他看到自家父亲,惊喜地大叫一声,撒丫子往里跑,一面跑一面喊:“回来了,他们回来了。我爹他们回来了。”
“这臭小子。”钱有剩笑骂一句,把庄门关好,跟着大家一起往里走。
绕过主宅,又往里走了一段,下了坡,就能看到他们的庄子了。
可这一眼,大家就愣在了那里。
原来庄子上是一条泥泞的路,即便是晴天,大路上仍是下雨时形成的泥泞样子。路的两旁是一座座参差不齐的低矮的竹篱屋子,外面盖着的茅草因风吹雨打,早已发霉变黑。再加上养鸡鸭猪羊,整个村子常年弥漫着一股不好闻的味道。
可现在他们看到了什么?
原先泥泞的大路此时已变成了青石板路,路很宽,可以容纳三四辆马车行驶。
在路的两旁,整整齐齐地建着一排排地宅子,宅子就跟用尺子量过一般,大小、形状、朝向都一致。它们全都坐北朝南,前面带着院子,歇山式瓦顶,泥砖墙。
这些宅子东西各一排,分布在大路的两边。每排都有三个宅子。后面一排跟前面一排相隔着一条小路的距离,十分的整齐美观。
“这、这……”拴子跟大柱道,“你掐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大柱也犹疑在梦中,听拴子这么一说,毫不客气地用力掐了拴子一下。
“咝……”拴子痛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可他非但不生气,反而咧开嘴笑了起来,“哈哈,痛的,不是梦,真不是梦。”
此时正是家家户户做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在家里。经过钱有剩的儿子一路喊过来,听到的人都纷纷从宅子里出来。
于是就看到一群汉子在村口傻愣愣地站着。
钱多多见状,心里的得意立刻压过对两个儿子的关心和担忧,朝汉子们笑了起来:“怎么了?是不是认不得家了?”
钱有余上前几步:“爹,这、这……”他指了指宅子,“怎么才两个月,宅子都建好了?而且当时不是说……”
他没说下去。但庄子上所有人都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
当初赵如熙说可以赊欠木头给他们建房子时,村里形成了两派。
一派欣喜不已,立刻开始做泥砖、打石头;另一派人却担心还不起债,到时候要被卖出去,因此宁愿住在低矮的屋子里,也不愿意赊欠。
就比如李婆家,她家没壮劳力,能干活的只有她儿媳妇和十二岁的孙子,养活自己都困难,没有还债能力,因此并不打算建新屋。
那时候钱多多把事情跟周管家说了,周管家问了姑娘,姑娘说愿意赊欠的就赊欠,不愿意的不用勉强。只是建宅子的要按她的规划来做。
于是庄子上有一半人打算建房子,其他人都不想改变现状。
可现在旧屋子全都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泥瓦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