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加入书签

程卿又去看丙字班的名次,丙字班一共185人,俞三考了21名,这混账的成绩比程卿想的要好,果然不可小瞧!

又去看乙字班榜单,乙字班人数更少些,一共才92人,程珪是第19名。

这两人要能保持现在的成绩,明年俞三中个秀才问题不大,程珪则很有希望中举……程卿顿时感觉到压力。程珪先不说,这人非常重视名声,不会明晃晃跳出来对付她。俞三却是个不要脸的,和她在书院已是势不两立,明年俞三要是顺利升入乙字班,程卿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就像孟怀谨当日罚俞三等人抄书,高了两级的师兄发话,刁难都是爱护,俞三若顺利升入乙字班,肯定要整死她。

程卿抿嘴。

一个欠揍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程师弟,你这成绩可有点替孟师兄丢脸呀,怎么,孟师兄那般关照你,没有给你开开小灶?”

程卿连头都懒得回。

费嘴皮子争辩无用,她把成绩提上去,俞三这样的人自然不敢再瞎比比。

她也是当过学霸的,到了这大魏朝从头学起四书五经肯定需要一个过程。

程卿要走,俞三拦住她:

“程卿,听说你要去中秋文会?”

程卿回头,“我去不去中秋文会与你何干?俞三,你管的也太多了,文会可不是你家举办的,整个南仪县的读书人想去的都能去!”

俞三抱着手臂笑:

“别人都能去,至于你么,我劝你考虑清楚,反正我在你身上没见到几分文才,犯官之子不要污了中秋文会的清正文风。”

狗屁清正文风,说的读书人个个都餐风饮露不问俗事,若不是为了扬名拿好处,每年的中秋文会岂会去那么多人?

俞三的意思她不配去文会,程卿笑了笑,沉着脸离开。

看榜的学生都没说话。

大家固然是不想和程卿交往太深,可俞显这也太咄咄逼人了。

各种找程卿麻烦不说,一个没有门槛,广邀全县读书人参加的中秋文会都不想让程卿去。

俞显这个知府公子,比皇帝的儿子还霸道,大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也反感。

程珪当时不在场,从别人嘴里听说了这事也觉得俞三嚣张太过:

“他要去就去吧,自己肚里没墨水在文会上也无法扬名,阿显你又何必出言相激,白白叫同窗反感。”

俞三冷笑:

“我怎不要他去?我就是怕那小子怂的不敢去。”

不去文会?

那怎么有好戏看。

这一个月里,程卿处处和他作对,俞三忍耐也到了临界点,一心想着找机会将程卿赶出书院。

南仪书院是程家的,程五老爷对程卿关照,俞三没找到下手的机会。

那么离开书院,到了有许多官员士绅参加的中秋文会,程卿再丢了程氏的脸面,程五老爷的脸色想必会很精彩吧!

——那时候,程五老爷还会护着程卿吗?

第34章 :不花银子怎能脱颖而出!

“二百六十七人,程卿考了九十七名。”

程五老爷仿佛闲话家常,妻子李氏轻轻白了他一眼,“你有何不满?卿哥儿四个多月前刚学四书五经,和他一起考入书院的,最少也学了两三年呢!”

时下文化普及率不高,像后世那种九年义务教育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文盲遍地都是,普通百姓能读书识字已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大字不识一个照样过完一生。

南仪书院收的学生岂止是识字,对四书五经没一定的基础,书院也不可能录取。

凡是被书院录取的人,老老实实念个两三年书考个秀才问题不大,至于能不能中举人,除了书院授课,也要看自己的勤勉和天赋。

程卿就是在和这样一群年轻人在比,丁字班有267人,程卿第一次月考就是97名,再考虑到程卿学习的时间才短短几月,李氏觉得程卿考出来的成绩是真不错!

怕丈夫会因此看轻程卿,李氏又添了一句:

“你且看下次月考,卿哥儿肯定还有进步,这孩子可能没有孟怀谨的天资,但他连放假都书不离手,将来未必不如孟怀谨。”

五老爷无奈。

“我也没说他不行……”

他才说了一句,李氏就有无数的话反驳他,外人若不知,还以为程卿是李氏的亲孙子!

不过那孩子也真是很招人喜欢。

程氏在南仪县绵延生息,族里子弟众多,在书院求学的更不少,比程卿成绩好的也不少,李氏这样关注程卿,只能说程卿投了李氏的眼缘。

远的不说,就说二房的程珪,李氏想关心都不敢,二房的朱氏像防贼一样,生怕李氏抢了她孙子。

呵,小人之心!

程五老爷现在是真希望朝廷快点处理赈灾银贪墨案,在京城的胞弟,也该用心把程知远从案子里摘干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