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1 / 2)

加入书签

第433章 :跛脚七叔(2更)

程卿是把自己收到的‘礼物’入账了,她估计程知绪肯定也收到了,人家也是吏部大员,临清的商人们不会厚此薄彼,肯定也要讨好程知绪。

一路上,程知绪不止一次和五皇子唱反调,立场却是为五皇子好,五皇子虽然更愿意和程卿亲近,对程知绪也并不冷落厌恶。

程知绪会不会留下自己那份‘礼物’,程卿不确定。

但就算程知绪要收下,也不会让程卿抓到把柄……心思深沉的老狐狸一个!

船队真要起锚,岸上一群人追了上来,吵吵嚷嚷的请求停船。

五皇子让人去问问怎么回事,过一会儿,却是俞三进了船舱,脸红得像猴子屁股:“殿下,是有人要捐粮赈灾。”

“捐粮?”

五皇子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捐粮是好事呀,俞百户这样,可是另有隐情?”

俞三不好意思说。

五皇子决定亲自去看看,程卿也跟着下船。

捐粮的人并不是临清城的,甚至不是东昌府的,而是从山东别处赶来,牛马牲畜套着板车,摆出长长的队伍,总共运来了一万石粮食!

领头之人穿长衫,风尘仆仆,见了五皇子礼数周全。

五皇子一问,总算知道俞三为什么脸红。

捐粮的就是山东俞氏,押送粮食到临清码头的,是俞三的族叔,人称俞七老爷。

俞氏是当地大族,名下有不少土地,这次淮南旱灾,就筹措了一万石粮食,准备从临清码头出发,进了城就听说了朝廷派去淮南赈灾的五皇子也到了临清,俞七老爷就赶紧追了上来。

俞三当时正在甲板上和崔彦说话,冷不防与岸上的俞七老爷四目相对,下巴都快惊掉了。

他第一反应是躲起来。

可俞七叔是来捐粮的,俞三能躲到哪里去?

先前俞三和锦衣卫校尉捐银子,五皇子不愿意声张,这下俞七老爷代表族里捐一万石粮食,俞三就是想低调都不行。

俞三是非常爱出风头的性格,但不是想出这种风头!

俞家捐粮,大家看俞三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崔彦调侃道:“这是好事啊,你脸红什么?”

的确是好事。

至于俞三为何会脸红……程卿猜,俞家这一万石粮食,起码有一半是为了俞三捐的,因为俞三要跟着五皇子去淮南赈灾,俞家希望俞三能安全?

京里那么多王公贵族,哪个名下没有大片土地。

俞家是可以不捐的,捐这么多粮食,在皇帝眼里是好事,却不会讨其他大人们的喜欢。

程卿冲俞三招手,“你不和你族叔说说话?”

五皇子在感激了俞氏的慷慨后,也把空间留给了俞三叔侄。俞三耸搭着脑袋,和俞七老爷走到一边说话。

程卿都没见过俞三这幅样子。

“俞家说还能筹措更多的粮食,但需要时日。如果乡绅们都像俞家和临清富商们一样慷慨解囊,淮南的灾情解决起来会更快。”

五皇子感叹。

程卿没说话。

这种事朝廷肯定要占主力,其次就是各地达官贵人。

大魏多数的财富,包括土地,其实是掌握在极少数达官贵人手里,达官贵人还能各种免税免役,老百姓们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哪里有天灾人祸,再叫老百姓掏钱救灾,肯定不行。

国库为何不宽裕?

因为大魏在向一群穷人征税,用最底层百姓身上掏出的钱,养官员养军队,却对富裕的士绅阶层实行免税……还有商人,用大把的银子送礼拉关系,真正要交的税却不多。

程卿明白,但程卿不敢说。

朝廷里的大佬同样也明白,然而大佬们都是既得利益者,自然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不会去改革。

改革先锋者,历来都死的很惨。

程卿一个人不能和所有人对抗,她若是提出要改税,得罪的是整个掌权阶级,大家会合力排挤她,打压她,甚至除掉她——没人会夸赞她,掌权阶级会将程卿视为叛徒!

就算程卿自己不怕死,当今天子已垂垂老也,勉强维持着大魏境内的和平,根本没有改革的魄力,不会支持她。

程卿瞅了瞅身边的五皇子一眼。

要想做点什么,还是得等新皇即位。

五皇子行不行,她还得继续观望!

“殿下,俞家和临清富商捐钱不会是独例,这一路肯定还有其他民间捐赠……如果没有,我们也能引导他们。”

程卿的意思是换个地方再“作案”一次?

五皇子大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