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1 / 2)

加入书签

程六老爷如今年龄渐大,等程卿再稳两年,程六老爷也打算致仕了。

只有程六老爷退了,程卿才能掌更大的权。

在这种事上,朝臣们态度比反对开海禁还坚决。

程卿不怕暴露,是她的能力和程家的显赫,再者也因为孟怀谨的皇位越来越稳了。

因为没有子嗣,宗室反而全力拥护着孟怀谨,甚至暗搓搓盼望着他一辈子没子嗣,那自家子弟才有继承皇位的希望呀!

为此,孟怀谨喊他们各家出海,他们都很积极,一点都不和孟怀谨唱反调。

这些人都觉得自己是为了美好未来在忍,殊不知身体上跪久了,精神上很难再站起来,次次都听孟怀谨命令,时间一长他们都有了服从性。

何况不一定要出海。

在前几代帝王在位时,宗室被圈养的越来越废,到了本朝,孟怀谨允许他们入朝为官,有正事干了,谁还每天盯着皇帝的私人生活不放?

新启八年,不仅找到了土豆,孟怀谨选出来的第一批女官们经过几年的历练和蛰伏,终于露出了争权的獠牙。

她们中有人从后宫走到了前朝,从以前隐晦参与前朝正事,到现在光明正大上奏,牝鸡司晨,这大魏的天真的要变了!

第830章 :上行下效,风气之变

“朝臣们需要时间适应。”

程卿想到那些朝臣们震惊的表情,都觉得他们不去演戏太浪费了。

政客个个都是演员,十个里有八个是能拿奥斯卡的演技。

现在震惊演得太过了,从提出开海禁,女官们就一次次在彰显自己的存在感,从幕后走到台前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朝臣们倒个个一脸震惊。

演戏演过了头,完全没必要。

不过朝臣们喜欢演戏,孟怀谨也习惯了:“不必管他们,他们都是在和朕要好处讲条件。”

现在演得难受点,要好处时才不会手软。

孟怀谨已经习惯了和朝臣们斗智斗勇。

程卿近日收到西北的信,忍不住提了两句:“萧云庭的确厉害,这才四年时间,西北的变化已经挺大了。”

不是沃土,那就要另寻发展出路。

西北军无仗可打,萧云庭派军队去干基建,和草原的贸易有西北贸易司,萧云庭硬生生打通了向西的商路,西北几个大城的繁华程度不亚于江南。

萧云庭一面往西边国度搞贸易,一面又造海船,派萧云沛带队出海,水陆两条路的财富他都不放过,金银和物资流入西北,经济搞活了,西北百姓的日子自然好过些。

搞基建是大投入,但收效是天长日久的。

没银子建什么城?

没银子也修不了路,挖不了水渠,这些都是有利民生的。

秦安州发展的也不错,到了新启八年,胡县丞终于升到了胡知州。胡知州的官位差不多到顶了,他会在秦安州继续反光发热直到致仕的那天。

有秦安州存在,萧云庭压力的确不小,秦安州就是标杆。

西北强大,草原那边就发展不起来,仓促上位的毕勒贡还忙着调和草原诸部的矛盾,没余力和大魏争长较短,何况西北贸易司成立后,对草原的商贸冲击很大。

大家都想着做生意,打仗就没啥趣味了。

这些都是公事,是大局,是程卿要关心的。

私事上,小磐和谷宏泰已成亲三年,小磐在西北很快活,却总惦记着程卿的身体,现在打算开阔自己的眼界,先在西北各地给人看病,下一步就是和谷宏泰一起去福建。至于小磐所教的学生,有些愿意跟着她走,有些则会留在西北,医学理论很重要,但医术的提升更离不开实践,学生们总要自己去面对病人。

到了福建,小磐可以建新的学堂,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会一直教下去,她还把自己这几年累积的药方,从大内典籍里抄下来的治病良方整理成册,请教了西北的数位名医,大家一起校正。

这些医书医典小磐还不打算刊印发行,只当学堂的内部教材用,倒是一些急救知识和防疫手段,已经过了检验,是值得推广的,可以公开刊印的。

普通人随便给人治病是要出问题的,但懂些急救知识和防疫手段总没有坏处,小磐整理出来的两本书送到京城就受到了嘉奖。

孟怀谨认为不仅是有文化的官员和读书人该学,没文化不识字的百姓更该学,有了这些常识,再发生自然灾害,老百姓懂得自救。

小磐整理的内容,就是程卿一直在做的,只是那时候先帝不重视,根本没有推广罢了。

小磐都能“著书”了,自然算是出师了,马老大夫年老,无法再跟着小磐奔波,留在西北和家人一起安度晚年。兰州城的医馆和学堂留给马家人照看,小磐自己也放心。

还有一个喜事是何婉和荣九。

崔俊臣在西北贸易司顶了几年,人老心不老,又把目光瞄向了日益繁盛的海贸,不想再管西北贸易司了,荣九自然要接班。

荣九磨磨蹭蹭好几年,才打动了何婉。

这两人会不会成亲不确定,反正现在是在一起了。

程卿为朋友们高兴。

爱情对程卿来说是奢侈品,她不能拥有,朋友们拥有了当然很好呀。

朝堂上有了女官,养在后宅的女眷们都蠢蠢欲动。

什么结伴踏青,进寺礼佛,开茶会,这些事干多了也没意思。

程卿三个姐姐,程慧跟着夫婿董劲秋外放山东,是自己搞试验田培育良种,最接地气的知府夫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