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2 / 2)

加入书签

温嘉序竟然心动了几分,斜了她一眼:“杨二傻子可能看见我会摔筷子的哦。”

俞星城笑:“会吗,我不这么觉得哦。以后看吧,我要是邀请你,你别拒绝哦。”

温嘉序哪里会拒绝,他被塞进世学学府做学子,而杨椿楼又是户部医修高官,上次杨椿楼追出门与他说了一阵子好话,他臭毛病又犯了,甩着脸不肯给她台阶下,把杨椿楼也逼急了——这回好了,现在想见也见不着了,杨椿楼再也不来找他了。

他心里头当然万分同意了,嘴上却道:“看我到时候有没有空了。”

俞星城没接话。

温嘉序以为俞星城反悔了,转过头去偷偷看她,才发现俞星城强忍着翻白眼的冲动握住缰绳:“不行,我果然不喜欢你这种有话不能好好说的性格。”

还是直率的大傻子比较好。

俞星城进了京师后,出示腰牌,一路往午门而去,温嘉序去往六部,俞星城一路往东华门去,她到了东华门让内监去通报司礼监,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个小太监快跑过来,见了她气喘吁吁道:“俞大人啊!您从工部出来之前,不是说一个时辰内就要面圣吗,您以为见皇上跟工部开会似的吗?”

俞星城捂着胸口灼烧的破洞:“即刻带我入宫吧。”

小太监:“今日不是来谈汉阳府大堰一事吗?您没带图纸。”

俞星城扯了扯嘴角:“丢了。”

皇帝并没有像平日那样在重修的养心殿附近,而在靠近西宫的一处花园里,听说他是在接受国师随从的指教,修炼灵力,所以外人不可打扰。

俞星城本来是在花园外头等待,站了没多久,孔元节就从里头走出来,对立在竹林旁的俞星城一拱手:“皇上请您进去详谈呢。”

俞星城:“皇上没问我为何迟来吗?”

孔元节笑道:“自然问了,只是皇上也没在等您就是了。国师的随从也在陪伴皇上,能够接近国师的随从是天大的福缘,请俞大人千万不要冲撞了国师大人的随从。”

俞星城都不知道怯昧还有随从,她点头客气了一阵子,便拎着衣摆进去了。

孔元节站在门口,虽一旁还在张望俞星城的小太监道:“别看了。”

小太监:“这俞大人提起皇上的口吻也太没分寸了吧。”

孔元节扯了扯嘴角:“这是皇帝喜欢的那种没分寸,没人能管得着。”

俞星城进了花园,穿过太湖石之间的小路,就瞧见了在凉亭中对着池塘水遥遥使劲儿的皇帝,以及一身白袍带着方帽,盘腿坐在一旁闭着眼睛的……怯昧。

俞星城忽然觉得这个会面相当私人,她几乎是没多想就哼笑一声:“哟,这就是咱们国师的随从?”

怯昧睁开眼睛,他今日没有做太监打扮,白衣与丝毫没有弱化的五官,确实给了他几分天上人的气质。

怯昧微微一笑:“星城。你若不是迟到,你我二人今日便碰不到了。”

皇帝转过头来,两手还五指张开,似乎想要用灵力吸气池塘水,但俞星城只感觉到了微弱的可怜的灵力波动。皇帝:“你们认识?”

怯昧点头:“见过不少次。她知道我的大多数事。”

皇帝饶有兴趣,微微挑眉:“这倒是令人惊讶了,我以为俞大人只是科举考出来的一位女官。”

俞星城:“……只是知道他的一些事罢了。啊,请皇上恕罪,臣……”

皇帝看着她,皱眉:“你被袭击了?毕竟你如果没有出过城,脚上不该有这样的泥巴。还有官服衣袖上灼烧的痕迹。发生了什么?”

俞星城:“臣从徐老家离开之后,有了一些不太好的灵力接触。要晓得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与我灵力接触,一般都会落不到什么好下场。不过我虽然夺下几条人命,却也有损失,我复制的汉阳府大堰的图纸,被偷走了。”

皇帝有几分震惊:“你人在京师,他们还敢!”

俞星城:“或许怕了吧。袭击者人数不多,或许也不劳您费心,我会与裘大人谈及此事,提供些线索,让裘大人去追查。”

皇帝放下了手:“我听说你灵力强大,能袭击你的人,也是修真者了?是门派的。”

跟皇帝说话就是省事,俞星城:“有可能,不确定。对方有调查过我,也针对我的灵根而来的。他们不只为了图纸,也想要杀我。”

皇帝瞳孔微微转动:“外城的修真者并不容易盘查,但南北缉仙厂已然合并,从缉仙厂内部找到这样的人不容易。如果不是门派,那就是某些家族的门客亲信了。那真正的图纸呢?”

“藏在一个能被好好庇护的地方。毕竟工部藏书阁也不安全。”

皇帝:“……我也不能知道?”

俞星城:“不能。我今日前来面圣,是来回答您的问题的。”

皇帝:“朕上次没见你,也没问你问题。”

俞星城:“但你需要一个交代,也一定会有不少疑问。比如这事儿,到底有多少是徐老的责任,对方如果去了汉阳府对大堰下手,能否找到证据等等。”

皇帝抬眼:“朕的肚里虫啊,那你就回答吧。”

“徐老改了数据。”她想了想,还是决定尊重徐老的意思,如果他想一个人扛下来,让另外五个人不背负骂名,那俞星城愿意成全他:“徐老得到一些授意,私下改动的。不过改动的数据仍在安全范围内。”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看乘风破浪的姐姐看太久了,所以写文太晚了。

断章断的不太好,但综艺实在太好看了,原谅我一下吧。

第225章 异状

皇帝看了一眼池塘:“朕了解徐老。”

俞星城心中硬冷:“但事实便是事实。”

皇帝有些疲惫, 抬手:“朕并未说不治他的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