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2 / 2)
千里之外的京城里, 赵传炜从考场出来后,门口书君立刻迎了上来, “公子, 公子。”
赵传炜有些晕乎乎的, 书君扶了他一把, 后面赵家下人一拥而上,把他半拉半抬进了不远处的马车里。
王氏在家里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了,等赵传炜一进门, 还没来得及给她行礼呢, 王氏挥挥手, “不必多礼,赶紧去洗漱一番。”
洗漱过后,王氏让小叔子不用四处去拜访, 先歇着吧,晚上再一起吃晚饭。
杨府里,宝娘这几日也一直担忧不已, 科举岂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赵传炜县试考了案首,府试压力就更大了。
杨太傅看出了女儿的担忧,私下里劝慰她, “莫要担心,为父问过他的功课, 不说案首,只要不出意外,考个前几名还是没问题的。”
宝娘不好意思, “阿爹笑话女儿。”
杨太傅心情很好,眯着眼睛笑,“这些日子你成日在家里忙活家事,等炜哥儿过了府试,趁着天气好,喊他过来,你们兄弟姐妹一起玩一玩。”
宝娘双眼发亮,“阿爹,可以吗?“
杨太傅摸了摸胡须,“你们如今已经定亲,也碍不着旁人。“
宝娘红了红脸,岔开话题,“阿爹,三妹妹也不小了呢。“
杨太傅看了女儿一眼,“你倒操心这个。“
宝娘笑,“太太不便,阿奶年纪大了,家里的事情就够她操心了,我虽然只比三妹妹大了一个月,总是姐姐,我们姐妹又好,我自然希望三妹妹能有个好人家。“
杨太傅笑,对女儿招手,“你过来。“
宝娘快步走到他身边,杨太傅从抽屉里拿出两张纸。宝娘伸头一看,上面写了两个少年郎的基本信息。
一个是鸿胪寺左少卿岳大人家的次孙,今年十四岁,也刚参加完县试,虽然名次不如赵传炜好,也是个上进的好孩子。
另外一个是翰林院一位外地穷翰林家的第三子,姓孔,十三岁,正在读书,还没参加县试,据说读书很不错。
宝娘把两张纸都看了看,有些不大满意,“阿爹,没有别的了?“
杨太傅道,“阿爹也不能整日去打听人家的小郎君,看了好多家,暂时只挑出这两个好的。“
杨太傅挑剔,家里关系太复杂的不要,读书不好的不要,长得不好看的不要,贪花好色的更不用考虑。大浪淘沙,他就挑出了这两个。
杨太傅心里清楚,杨默娘是庶女,只能配个家世一般但勤学上进的好孩子。
宝娘放下两张纸,“阿爹,还是要问问三妹妹自己的意思。“
杨太傅嗯了一声,“这些事情你莫要操心,帮你阿奶把家里打理好。“
宝娘点头,“那阿爹先忙着,我去厨下看看。“
杨太傅拿出一封公文,“去吧。“
宝娘回到后院,先去找杨默娘,姐妹两个一起往厨房去了,杨淑娘上学去了。两个姐姐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她还小呢,要继续读书。
对此,杨淑娘很不满意,但也没法子。为了让她高兴,两个姐姐每天会给她单独做些好吃的。
转天早上,还没等杨家人去叫呢,赵传炜自己上门了。
杨家男丁都不在,陈氏把他叫到了自己的院子,又把两个孙女都叫了过来。
陈氏温和地问他,“考试累不累?“
赵传炜认真回答,“回阿奶的话,累倒不累,就是怕自己考不好。“
陈氏自己有个三元及第的儿子,无法理解那些考了几十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的人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无妨,你读书好,定然能考的好。“
陈氏笑眯眯的看着孙女婿,心里称奇,姝娘和赵家小子容貌并不是一等一,这孩子却长得这么好。
她又问,“我听说你小的时候胎里带来的弱,如今都好了?“
赵传炜微微俯身回答,“是呢,如今都好了,多谢阿奶关心。“
陈氏点头,“一胎双生,自然没有一胎一个的强壮。好在你们家什么都不缺,总算把你养的结结实实的。你不晓得,读书再好,若是没个好身子骨,考场上都熬不住。以前你岳父去考试,每次回来都要去半条命。你还小呢,一定要注意。“
赵传炜点头,“多谢阿奶关心,我如今每天都习武,倒没有那么弱。“
正说着话,宝娘姐妹两个进来了。赵传炜看到打头的宝娘,眼底发亮。陈氏瞥了一眼,并不吱声。
她先问孙女,“晌午饭都准备好了?“【公/众/号:xnttaa】
宝娘点头,“都好了,阿奶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陈氏想了想,“炜哥儿来了,晌午留他吃饭,把你大堂兄叫过来陪着吧。“
赵传炜忙起身,“阿奶,又不是外人,不用劳累大堂兄来了,咱们一起吃顿便饭就使得。”
陈氏笑,“那哪里行,外人知道了,岂不说我们不重视新姑爷。”
听见姑爷两个字,赵传炜脸略微红了一下,“真不用的,我听说大堂兄每日帮着岳父打理许多杂事,我来了帮不上忙不说,还去叨扰大堂兄。”
宝娘开玩笑,“不让人陪,回去了可别告状。”
众人都笑了,赵传炜眼神温柔地看着她,“自然不会告状的。”
陈氏也不再客气,“既然你决议不肯,那就不叫了,晌午就在我这院里,咱们几个一起吃饭。这会子我也乏了,宝娘,你带着炜哥儿和你妹妹去你院子里玩耍。”
宝娘屈膝应了,“阿奶歇息会,有什么吩咐,着人去叫我和三妹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