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舌战群鉴宝师(1 / 2)
随着《上阳台帖》与《月下独酌》两幅书法放在一起比对之后,立马又有人说道:“在下只是鉴宝界中的一个无名小辈,但是恕我直言,这两幅书法笔迹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差别也很明显,而且关于李白是否留下过这幅月下独酌的真迹并没有传言,因此我觉得这并不可信,唐朝书法名家多,仿制者也多,这万一是有人有意仿照的呢?”
这个人的说法,与林奇先前在电视台碰到的那个鉴宝师的说法一样,他们都推断,认为这这并非是李白的真迹,而是有人刻意仿造的。
但是关于怎样去推翻这条推论,林奇心中已经有数。
“你话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字迹,第二个是推论,因为你说没有东西能证明它的确出自李白之手,但你也没有证据来证明它并非出自李白之手,因此你的第二个推论无效,而在字迹上,如果两幅书法字迹字风一模一样,我到还不能够确认它是假的,真是因为这两幅书法分别出现在李白早期和晚期,因此字风才不尽相同,月下独酌代表的是李白早起的字迹,那个时候他的书法字风并未成熟,而到了上阳台帖时,李白已经闻名于世,更是受到朝廷的邀请,因此那个时候的李白,是意气风发的,字也比较狂放。”林奇一口气说道。
他并不在乎眼前这个人能不能听懂,反正这样说就完事了。
那个人闻言皱着眉头坐了下去,林奇说得有理有据,他的确无从辩驳,但是这个会场中,对林奇的鉴定持反对意见的并非他一个人。
这时先前说话的梅臻也站了起来,他说道:“林老弟你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但是这是一件重宝,我们都不能以个人的推论来下结论,还是得有历史作为依据才行,如今流传的正史野史中,并没有关于李白写下月下独酌的记载,因此他是否流下了这样的一副真迹,就无从谈起。”
林奇看了眼梅臻,沉默了会儿他才说道:“正是因为这是一件重宝,因此我辈才不能马虎,这个道理我懂,鉴宝师按照史书来说话,我也懂,毕竟求稳嘛,鉴宝这一行,做的就是一个稳字,但恰巧因为它是一件重宝,因此我等才不能因为一时的求稳,而让一件重宝就这样泯然于众。”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野史上的确并没有关于这幅真迹的记载,但是在正史中却有,月下独酌乃是李白初入朝廷时所做,那时的唐玄宗将李白招入宫中做了翰林,因此他才意气风发,然而他进入翰林院中,却只是担任了一个宴席陪酒的席位,而且因为他是因为诗名而被招入翰林院中的,因此也受人排挤,在这种情况下,李白才做出了月下独酌这首诗,当然,正史中并没有提及,这幅真迹是否被留在了宫中流传于世,但是这一点却是我印鉴这是李白真迹的重要依据。”
一口气说完了一大段话的林奇看了眼众人,将他们的表情收于眼底后,他才说道:“既是李白在翰林院中做出的诗,那么用的纸张,必定就是翰林院的纸张,而那时候翰林院一应用度,皆来自于皇宫,因此这纸张的质地,应该与当时朝廷所用的纸张不二,因此我们只要找出一件唐玄宗所在朝时用朝廷特供纸张所写的书信来对比即可,就算是仿制者,总不可能用朝廷特用的纸张来仿制吧?”
林奇这话一出,整个会场立即就有人交头接耳起来,的确,他说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是上哪去找一副唐玄宗在朝时的纸张来对比呢,毕竟纸张这种东西很难保存,因此流传下来的书信也变得极为珍贵,毕竟它不像瓷器青铜器那般能够耐得住岁月的侵蚀。
林奇看到刘海天在人群中朝着他竖了个大拇指,当下对着他笑了笑,这时梅臻又说道:“我们并没有一封书法或是书信是来自于唐玄宗所在位时期的,因此你的这一种书法,我们无从找出证据对证。”
林奇闻言笑了笑,说道:“你没有,不代表咱们国家博物馆没有,今天我们拍卖行请来了以为特别的鉴宝师,他在故宫从业多年,最后的答案将会由他来揭晓。”
林奇说着,对着头顶上的摄像头笑了笑,还在房间里跟宋青青看着会场画面的陈汉风无奈地笑了笑,说道:“这小子,这么快就把我卖出去了。”
宋青青闻言也笑了起来,对着陈汉风催促道:“快去吧陈叔。”
会场中的人一听林奇的话,就知道今天应该会有重量级人物到场,但是随着陈汉风走进来时,他们都吸了一口气。
或许对于刘海天这种新秀来说,陈汉风的名声还过于遥远,但凡是在鉴宝行业从业十年以上的人,对于陈汉风并不会陌生。
只见陈汉风走到林奇那儿,站在他旁边说道:“我是陈汉风,在故宫从业已经有十年有余,而我也是在这从业期间,见过唐玄宗写给当时宰辅的信,我就是用这封信的质地,来与这幅月下独酌做的对比,经过专业的对比后,已经可以证明月下独酌与那封信的纸张质地吻合!”
陈汉风这话一出,场面立马就安静了下来,如果说林奇说的话没什么信服力的话,那么陈汉风绝对是他们不能违背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陈汉风是故宫鉴宝师的身份,现在更是有传言,陈汉风立马就要接过老一辈人的椅子,做到了故宫鉴宝师最高的席位中。
那个时候陈汉风的身份就会水涨船高,当然他鉴定出的宝物,也没有人敢反驳,敢跟他唱反调,保准你立马就会受到整个鉴宝界的排挤!
看到陈汉风出来,林奇才松了口气,这意味着他的戏份终于能够结束了,跟这群人扯了这么多,着实有点累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