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模具问题(2 / 2)
张宏想了想说道:“这个模具从设计画图、编制工艺流程到下料投产再到第一次试模,估计10天左右吧,肯定要修一次模的,要是运气好,只修一次的话,那连头带尾有半个月应该就行了,要是修不好的话,那时间可就说不好了,一两个月都有可能。”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你这个东西不是太复杂,我估计出问题的可能不大,将来是注ABS吧?你要着急,图纸留在这边,我今天晚上就开始把收缩率啊什么的参数都算好,明天一早,你去见我们肖科长,我就帮你出图纸!”
郑项青自然是千恩万谢,还是自家亲戚好使,他这心事一放下,才觉得阵阵的疲倦涌上来,在表叔家随便混了顿饱饭便赶紧回家补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郑项青骑上他的“二八大杠” 直奔闻州塑料一厂而去。
这“二八大杠”是市井俗称,其实就是老永久牌二十八寸自行车,因轮胎尺寸以及连接车把手和座位的那根大横杠而得名,是当时男性上班族的标配。
说是闻州塑料一厂,其实这厂子坐落在闻州市区到柳市的公路边上,离柳市反而更近一点,可能也是当时建厂的时候考虑到了塑料厂的味道不太好闻,所以建的离主城区远了一点。这是个老厂子了,1953年建厂至今,也有将近30年的历史,厂里的主打产品就是各种设备外壳,工业用的不算,民用的生产过各种收音机的壳体,电视机、留声机的壳体,这些是计划内给其他的大厂做配套的,还有就是比如肥皂盒、热水瓶外壳甚至梳子啥的小件,要说效益么,一直也马马虎虎。
郑项青到了厂门口,跟门卫打了个招呼,就被门卫领着,先到了张宏办公室,张宏正在用图版和丁字尺画图,见郑项青到了,先打了声招呼,说到:“来了啊!”就放下手中的工具,带着郑项青转了几个圈,进了另一间挂着“供销科”牌子的办公室。
进了屋子,郑项青就看见,正对门口坐着一位,这人大约四十出头,略微谢顶,圆脸双下巴,身材有点发福,穿了身皱巴巴的衬衫,正捧着一杯茶在那“吸溜吸溜”地喝着,一边还在看着一张报纸。
这位听见有人推门进来,一抬头,见是张宏带着个不认识的年轻人,连忙笑着招呼:“哟,张科长,怎么有空到我这边来唠唠?这位是?”
张宏连忙笑道:“肖科长,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诺,这是我表侄郑项青,是他找你谈点业务,项青,这是肖科长,我们厂的供销业务都是他说了算。”
郑项青连忙上前一步,跟肖科长握了握手,顺手从兜里摸出包“大中华”,先塞了一根给肖科长,给自己表叔也撒了一根,然后再掏出个煤油打火机,挨个给大家点上,最后才给自己也来上一根,深吸一口“嗯,大中华,味道就是不一样。”
肖科长估计也没多少机会抽上一口“大中华”,开玩笑,这是特供的好不好,4块钱一包的香烟,就他那点工资,一个月也就够一条烟钱。他美美地来上了一口,然后突然醒悟过来,郑项青,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你就是那个‘线圈大王’?”
以前别人这么叫郑项青,他都会假意谦虚几句,然后勉为其难的笑着接受,不过这次去宁都,被谭振华一吓,现在他是听着这称呼脑仁都痛,连忙摆手到:“肖科长,您可千万别寒颤我了,我一个小小的个体户,靠做几个线圈瞎混口饭吃,咱可是社会主义国家,什么王不王的,可不兴说这个的!”
见他说的郑重,肖科长毕竟和郑项青初次见面,也不知郑项青的脾气,当下收起了调笑的语气,一本正经地问到:“那郑老板找我有何贵干?”倒是坐在一旁的张宏觉得,他这个表侄今天有点不对劲,跟以往相比,好像身上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郑项青于是便又掏出了图纸,如此这般的跟肖科长又说了一遍,肖科长倒也干脆,拿起桌上的电话,立马叫来了劳资科,让他们当场核算材料工时,结果和张宏前晚说的差不多,叶片模具大概费用9000多,壳体4000多,肖科长大手一挥,算了合计整数13000,算是给了张宏的人情,并且谈好,这模具如果开出来验收合格,郑项青并不带走,将来的生产也归塑料一厂做,材料费得按计划外价格核算,谈好的价钱是,叶片每片3毛5分,壳体3毛。但是,每次订货数量必须至少500,要不然不好下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