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以势压人(1 / 2)
“ ()”
屋内坐着的这几位,除了霍振霆和谭振华这两个年轻人,哪个不是在商场上跌打滚爬了多年,粘上毛比猴还精的主?要不他们凭什么挣下巨万的身家?
而且就算是霍振霆与谭振华这二位,一个是有位英明神武的老爸从小耳濡目染,另一个则重生而来见多识广,智、情二商超人,所以,一眼看穿“麦-道”公司玩弄的把戏实在太容易了。
按照一般的惯例,由于购买飞机是一项相当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客户购买时一般都要结合融资机构并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也就是说,在签订合同后一般仅仅会支付不超过飞机总价30%的定金,然后在飞机下线、验收、取证等各环节再分别支付相应比例的款项。
而如果对于某些重要的大客户,这个定金的比例甚至更低。
这,其实也是飞机制造商巨大现金流压力的主要来源。
举个不算太精细恰当的例子:试想一下,按当前的行情,一架百座级别的飞机大约单座的平均售价为30万美元,那么总价也就在3000万美元一架,如果一家航空公司一年需要制造并售出50架飞机,总产值也就是15亿美元。
可是,当这家航空公司接受到订单并开始采购这些原材料及配件的时候,它才收到了30%,也就是4.5个亿左右的定金,再假设这飞机的利润也有20%,就是3亿美元,那就意味着,这单架飞机的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成本就是2400万美元,50架就是12亿,刨去它收到的4.5亿,不好意思,这家飞机制造企业它必须有7.5亿的资金投入到这个项目里面,而这7.5亿,就需要企业自己筹备,也就是挤占了公司的现金流。
事实上,在谭振华重生之前的历史上,“麦-道”公司正是由于现金流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而不得不在1996年12月15日屈辱地被“波音”一口吞下。
可是回过头来再看华夏与“麦-道”的这次合作呢?“麦-道”公司在交付飞机零部件之前,就已经收到了华夏方面支付的全部款项,这笔生意的现金流好的不能再好!
再联想到它的第一个条件,“麦-道”公司在这次与华夏的合作中,仅仅用一个大飞机的装配工厂,就获得了华夏巨大市场的首发进入机会、更低的组装成本还有正向的巨大现金流,简直将能占的好处都占尽了!
曹光标疑惑问道:“振华,你的这些消息都是从哪里来的?可信度有多高?这样的生意,简直吃亏到了极点,怎么还会有人做?”
谭振华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曹老,你别问我这消息是哪里来的,总之,它非常可靠,而且恐怕这桩生意华夏不但想做,甚至其中的某些人还是求着“麦-道”方面做。”
这些尚未完全发生的故事,谭振华能知道的如此清楚,当然是拜托了他重生而来的金手指。他还记得,在他前世讨论“运十”下马得失那车载斗量般的文字中,就有这么一条,被无数人进行过正反两方面的引用。
魔都飞机制造厂与“麦-道”方面的合作自1985年4月正式开始,在经过了7年技术含量不高的整机组装作业后,到了1992年,终于有人想起,彼时已经去世的“运十”总师马峰山在参与“MD-82”项目的引进中,当初一意孤行在合同中加入的一条:“麦-道”必须与华夏合作开发一款新型客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