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826章 吴达观的凯旋(1 / 2)

加入书签

“ ()”

尽管谭振华鼓动了如簧之舌将目前还仅仅是架全尺寸金属模型的“飞豹”战机吹出了花儿来,老成持重的陈义坚也能给人带来不少的信心,但,谢赫最终还是没能下定购买这型战机的决心。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军购,特别是这种巨额的军购,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涉及到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而且这型战机目前的状态也远远谈不上成熟,它现在毕竟只是一架模型,而中东王爷们的习惯么,一向是喜欢现货的……

所以陈义坚和谭振华仅仅得到了谢赫一个会慎重考虑的承诺。

这样的结果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当然谭振华本也没指望能通过一次简单介绍就让对方下定购买的决心,能通过几天的“三陪”拿下阿连酋航空5架客机的订单,这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而且他之所以投入巨资在“飞豹”的研发上,第一目标也不是为了卖飞机……

谢赫王子在西京又待了几天,在充分领略了华夏历史的悠远绵长和美食的博大精深之后,心满意足地走了,他还得回国去向总统阁下及他的父亲也就是总理阁下汇报这次非正式访问的结果,而谭振华却留在了西京,因为有人要回来了。

吴达观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和他一起到西京的,是一大票人马,谭振华甚至还在其中见到了好几位洋面孔。

老爷子这是敲响了得胜鼓凯旋而归啊!

随着谭振华有不遗余力地掺和,“飞豹”战机没有再像他前世那般几上几下地折腾,整个研制进程有序且阶段性的成果喜人,如此一来,一度被中断的“斯贝”MK202发动机国产化进程也就被重新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随着伦敦谈判的进程不断传回国内,华夏的高层领导也终于认识到了,引进的“斯贝”技术和生产工艺虽然看上去稍微落后了一点,但对于华夏当前的工业基础来说,却正好是可以完全消化、吸收、掌握的。

更何况谭振华还通过不断地挖掘罗罗的好东西,向华夏领导们充分展示了“斯贝”这款发动机可以挖掘的潜力有多大。

“目前,已经与罗罗达成的协议分为了三大主要部分。”在西京发动机厂的一间小小的会议室内,吴达观面对着几位项目最核心的人员兴致勃勃地进行着总结:“第一,引进MK606的全套技术并进行国产化;第二,与罗罗共同完成TF41 912-B52的后续研发并进行国产化;第三,与罗罗共同开展RB168-Mk807增加加力燃烧室型号的研制并进行国产化;其中,凡涉及到发动机研制部分的,都由燃气涡轮院总负责,刘大想同志将主持这项工作,凡涉及到生产工艺攻关的,都由西京发动机厂总负责,李孟珍同志负责这项工作,孟珍同志,你先来说说吧,对这一系列的发动机,你最熟悉了。”

随着他的话语,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站了起来道:“吴老,刘总工、小谭总,在伦敦参加谈判的这段时间里,我在结合我们厂“第一次斯贝会战”及这段时间时间以来在罗罗参观学习总结得出的经验教训,对整台发动机的生产组装工艺流程重新梳理了一遍,现在就向大家汇报一下。”

“在座的几位都应该不陌生,第一次斯贝会战开始于1976年,当年首先进行的是全部使用进口原材料进行“斯贝”发动机的试制,为此,我们厂整理了超过42万份技术资料、超过3万套的专用工艺装备图纸,而国家也发动了全国的力量,进行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成品附件和大型锻件的国产化工作,那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

李孟珍说到这里,脸颊上明显泛起了一阵红晕,显然,那段过去不算久远的激情洋溢的岁月,留给了她非常难忘的记忆。

“在会战开始后,我们很快发现,以当时国内的加工设备和手段,不可能完成这台发动机的加工,于是,在吴老的带领下,我们跑遍了欧洲的先进装备制造商,购买了700余台设备,同时自己也配套制造了23台,引进了包括电解加工、电子束焊、金属喷涂、真空热处理、管子轨迹焊、真空钎焊、数控弯管精铸、精锻等最新工艺和加工技术,这些新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使得我们厂的生产技术和能力,直接跃升到了国际70年代中期的水平,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在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几大生产工厂中,我们厂的设备能力肯定是首屈一指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