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1022章 你将如何证明(2 / 2)

加入书签

“埃里克,恕我直言,“矩阵”实验室虽然在去年的CES上大出风头,但是,它成立的时间还是太短了,也因此缺乏足够的积累——我们就拿光刻机来说吧,目前主要的生产商都是米国或者倭国的厂家,而光刻机是一台非常精密的设备,牵涉到了光学、电子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精密机械加工等等各方面最前沿科学的紧密协作,绝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够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的。换句话说,就算我的理论是正确的,我也需要有足够多的协作者帮我解决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实践难题,而这,不是在一座实验室内能做到的事情。”

谭振华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同时也在心中对这位林本兼的评价更高。

因为他说的非常中肯。

光刻机,首先是一台精密的设备。

而要制造这样一台极其精密的设备,需要整个基础工业水平的支撑,而不仅仅是某个人天才创意的灵机一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为了使波长为纳米级别的光线准确地对焦,需要精度极高的镜头组和支撑这些镜头组的伺服机构——那就需要能够生产出这些镜头组的光学仪器生产厂家、能够制造纯度更高的玻璃的生产厂家;为了让伺服机构能够达到工作要求,就需要能够加工这些复杂伺服机构的高精度机床和精密加工企业、能够用来制造这些伺服机构的各种金属、非金属、能够驱动这些伺服机构正常工作的高精度电机及其驱动电路和程序……

总而言之,研发制造这样一台光刻机,哪怕只是一台原理样机,都需要整个社会拿出最高级别的科技成果来投入其中。

相比来说,现成的光刻机生产企业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至少,他们已经有着完备的供应商体系,能够解决这其中绝大部分的零部件产品的供应问题,而“矩阵”实验室在这方面显然是处于劣势的,它目前对这方面的掌握度是零,而要重新构筑这样一套体系,无论人力、物力的投入都必然是巨大的,而如果仅仅为了实验而构筑这套体系,又显然非常的不值得。

想来,林本兼不肯立刻点头的原因也就在于此了。

为了明确这一点,谭振华于是问道:“林博士,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你觉得“矩阵”从来没有从事过光刻机这项产品的研制工作,所以缺乏必要的供应链整合能力,而且也不知道“矩阵”是否会为了这项新技术投入足够的时间和金钱,担心这只是我个人一时兴起的一个项目,缺乏对此进行长期投资的准备,所以才暂时不同意加入我们“矩阵”的,对么?”

他说的很直接,林本兼则在稍微犹豫了片刻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谭振华的猜测。

“这个简单。”

谭振华微笑起来,“林博士,不如这样好了,你给我一点时间,我可以向你证明,对于投资光刻机领域,我抱有百分之百的决心和诚意,但我也希望等到你的一个承诺,当你看到了我的诚意之后,你会接受我的邀请。”

林本兼这次没有犹豫,点头对此表示了同意,并好奇地问道:“埃里克,你将如何证明呢?”

“嗯,暂时保密,不过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