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摩托罗拉的战争(1 / 2)
“ ()”
挂断了电话,摩托罗拉现任董事长,公司创始人保罗·高尔文之子,现年64岁的罗伯特﹒高尔文一个人静静地在办公室里坐了良久。
不久之前,他刚刚卸任已经担任了30年之久的公司CEO职务,并将这一职责交给了他的儿子克里斯.高尔文,自己转任公司的董事长,但刚刚上任的克里斯显然对如何处理某种微妙的情况缺乏经验和信心并求教了自己的父亲,而现在,他就在思考着这个重要的问题——“矩阵”实验室的实际掌控者,“Midoor”联盟无可争辩的核心,那个华夏年轻人埃里克﹒谭向摩托罗拉发出的会面邀请,代表着什么。
对方这样的人物既然发出了邀请,那么摩托罗拉做出回应是必须的,出于礼貌和最基本的商务礼节,这次的见面也势在必行——但最关键的问题显然是,谈些什么。
1986年,是全球IT市场剧烈动荡的年份,有两场至关重要的战争正厮杀得如火如荼——第一场,是米国与倭国半导体行业之间战火重燃的DRAM战争;而另一种场,当然就是刚爆发不久的“MM”联盟与“Midoor”联盟之间,争夺未来个人计算机构架统治权的战争。
摩托罗拉,则是这两场战争当然的参与者,而且还在这两场战争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发生在米国与倭国半导体行业之间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如果按照时间划分,从1975年爆发到1985年结束,历时十年的史称“第一次DRAM战争”的战役已经结束,米国阵营全线溃败,拱手让出了全球90%的DRAM市场,无论是曾经的巨头RCA还是德仪、英特尔包括摩托罗拉在内,都被倭国人领先的制程工艺、优秀的质量管控能力及因此而形成的成本优势杀得丢盔弃甲、狼奔豕突。
尽管米国领先的50家半导体企业也曾经秘密联合起来,组建了一个联盟想要应对倭国人的竞争,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倭国人率先推出了256KB DRAM的量产,他们采用了三层多晶硅和冗余技术等新技术,将单芯片内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推高到555000支这一不可思议的数字,整整领先米国人至少一年!
直到米国人改变了战术。
市场上打不过,那就换别的方法。
既然这是一场战争,那么,它一定是多维度的,不是么?
于是,在整个米国半导体行业的推波助澜下,1986年,《倭米半导体协议》出笼了,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对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