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八百年前泪落时(2 / 2)

加入书签

“岂敢,”徐静淼也是释然,笑道,“出身能代表什么?姚兄弟你们这些人虽然出身平凡,但是言谈间的气质却堪比许多世家俊秀,如今既然已有张子强在先,你们不出数年,想必也是我大宋顶梁啊!”

姚若愚闻言眼神一闪,倒也没有接茬,而是笑道:“对了,前几日晚上翻看了总领大人所赠书籍,我大宋朝廷招贤纳士的方法倒是与古时颇为不同啊!”

“这是当然!”谈及招贤纳士,徐静淼眉宇间多了几分往日没有的飞扬与欣喜,“我大宋以武治国,选拔才干多与修为挂钩,二境三境可为村长乡长,四境的话能为镇长,至于五境则可担任一县之主。”

姚若愚若有所悟地看了眼徐静淼,笑道:“想来六境的话,则可担任总领一职咯?”

“没有错!”徐静淼轻轻颔首,感叹道,“我大宋地域辽阔,人才辈出,修行者在四国中也是最多,所以才能够凌驾华夏四国,成为最强。”

姚若愚闻言不觉笑着点点头算是赞同,他手头有着从大当家那儿拿到的地图,加上这些日子与徐静淼的交谈,也大致摸清楚了华夏四国的地域情况。

其中宋朝地域最为辽阔,目前占据有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安徽、湖北、湖南及半个重庆,蒙古次之,只有宁夏、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六地,金国则位居第三,拥有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四州及半个重庆,南蛮最少,只有云南、广西、广东、贵州四地。

因为地域最大所以人口最多,宋朝凭借着人口基数的优势,所拥有的修行者堪称华夏四国之首,也难怪能够凭借一国之力抗衡其他三国。

思索想着,姚若愚就听见徐静淼叹息道:“可惜,我大宋虽然人才辈出,但是大多更喜欢浪迹民间,不愿意报效朝廷,若是能够将之尽数集齐,何愁金蒙不灭,南蛮不降呢?”

姚若愚眨眨眼睛,忽然明白过来这是徐静淼想要招揽他们的意思,不由失笑道:“总领大人,虽说我们兄弟姐妹个个都是修行者,但是修为只不过二境三境,便是入了军伍,只怕也就是伍长什长之流,忒没劲了啊!”

听出了他言语间的推托之意,徐静淼惋惜地叹了口气,随后又不放弃地劝道:“我看姚兄可不像是贪恋权势之辈啊!何况各位年纪轻轻,将来晋升五境也是指日可待,来日方长啊!”

姚若愚摸了摸下巴,好奇道:“就算是将来我们晋升到五境,但是我们不读诗书,不懂行军打仗,更连最基础的行政之事都无法处理,这样子的话,也能够成为城主么?”

徐静淼莞尔一笑:“姚兄弟莫要说笑了,城主之位更大的意义是以强大的修为镇守一城,以备邪徒恶党之流造反谋乱,祸害百姓,至于行政之类的事务自然有幕僚处理,何须发愁?”

说到这儿,徐静淼看见姚若愚神色有些古怪,还以为对方思忖着如何投靠朝廷,便笑道:“各州府中都有人才台,会有专人接引,进行登记与介绍,和安排后续职位。”

回过神来,姚若愚赶忙淡然一笑,回答道:“多谢总领大人介绍。”

徐静淼呵呵笑道:“听各位口音多有我重庆味道,想来自小也是居住在我重庆境内,若是报效朝廷,不如都来我重庆府,正好徐某这些年也感觉手下日益紧缺啊!”

姚若愚等人因为在重庆读大学的关系,所以说话多多少少都会带一点重庆味道。虽然跨越了数百年的时间,但是想必口音间还是有着联系,也难怪徐静淼会误会姚若愚他们都是重庆人了。

没想到徐静淼还没有打消招揽的心思,姚若愚暗自苦笑了一声,正打算措辞来转移话题的时候,马车外忽然传来一阵吴雪的惊呼声,紧接着就是文艺部众人欣喜的叫声。

顿时姚若愚就皱起了眉头,赶紧掀开车窗帘子望出去,顿时他整个人的身子就是一震,然后也不与徐静淼说话,直接转身冲下了马车。

就在车队的前方,赫然是两条水面宽阔的浩荡大江,其中水流湍急,走势汹涌奔腾,好似有无数水龙在其中张牙舞爪,其中意境甚是壮观雄伟。

然而其中再是壮观,再是雄伟,两条大江却只是如护卫一般稳稳拱卫着交汇处的那座城关,江水再是凶急,也不敢侵城关半寸之地,水面纵是辽阔,也比不得城关高耸之威严。

那是,重庆府十余座古城关之一的,朝天门!

这一刻,姚若愚眼前的景色已经不再是朝天门,他仿佛回到了八百年后,那个山城已经被绚烂淹没的时代,无数高楼大厦在夜晚绽放出让人惊叹的灿烂光华,解放碑的十字街口,磁器口的幽森巷道,还有观音桥的四通八达。

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从他的记忆中汹涌而出,取代了眼前的城关,让他回到了自己的世界,回到了那个他已经生活了四年,快要成为他第二故乡的地方。

莫名地,无论是姚若愚,还是杨仁杰、符峰、蒋思羽、吴雪,还是李懿霖、侯静茹和陈萌,他们都浑然不顾四周众人,一个个的眼中满是泪水,满是哀伤。

不是哀伤于这熟悉的山城画面,而是哀伤于……

他们似乎真的已经,回不去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