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1 / 2)

加入书签

王丞相想着白不厌,心里并不是很喜欢。那个少年与王子异关系密切,看着和顺柔软,但都只是假象而已。

王导这么多年,看人还是很准的,少年那绵软的棉花下面藏着的都是钉,和裹着棉花的狼牙棒没区别。

他袖子下的手抚过褶皱的衣摆,脑海里做出了迅速判断。他问道:“这两个皇子认回来后,陛下准备立谁为太子?”

“不着急,先看看吧。”皇帝是这样说的。

皇帝对于这两个孩子都挺陌生,并没有密切接触。

从年龄上来说,两人年纪相仿,赵庄胜在安稳,已经娶妻生子。白不厌胜在入朝能力体现上,小小年纪做事老道。

太子的人选,也是根据时局的变化而不断交替的。

沈皇后面露哀声,眼泪落了下来,连忙赔罪:“还请陛下恕罪,臣妾一想到两个皇子,就想到了我那没福气的太子殿下。臣妾中年丧子,实在悲痛,想来看到两位皇子殿下也能缓解一下心情。”

这两个皇子都已经成年,不是从小养的,根本养不熟。

可是为了沈家,她必须要这么做。

太子逝去,沈家失去了最大的倚仗,无法再与王家抗衡,得到皇帝的完全信任。沈家本身也缺少底气,再去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确保下一个皇子站在沈家的阵营就至关重要。

皇帝问:“皇后想要将这两个皇子记在你的名下?”

皇后回答:“若陛下不弃,臣妾愿意照顾两位皇子,毕竟两位皇子丧母,想必这些年也不好受。”

从名义上来说,这二人皆失去母亲,所以最好能把两个人都记在自己名下,这样对沈家就多了一层保障。

王丞相看破皇后的意图,不紧不慢的说:“两位皇子皆已成年,应当封王,留在宫中怕是不妥。”

皇后并不直言要将两个皇子记在自己名下,只说心疼孩子,提出照顾。

可问题就在于这两人已经成年,并不需要一个母亲的角色来照顾。

皇后谦卑的说:“丞相说的是,我也只是考虑到皇子没有在,陛下膝前承欢,想叫父子多团聚一下而已。”

王丞相自持身份,不愿和女人在一件事情上产生争执,忽而便立于一旁,默然不语。

皇帝有多方考量,要平衡各方势力,没有一口将话说死,只是道:“此事容后再议吧,还是先将人接回来要紧。”

沈皇后其实已经失宠多年,唯一凭借着的就是儿子还有沈家,这也是她在失去太子之后那般绝望的原因,她无论如何都要让皇帝同意将皇子过继在自己名下。

她心思几经陡转,开口道:“臣妾还想帮太子妃请一道旨意,这孩子年纪轻轻痛失所爱,昨日来照顾我时,已经瘦成了皮包骨。还请陛下下令,准许她休息些日子,不要在日日去灵堂为太子祈福守灵了。”

太子的尸身并没有运回,据说当时一场乱战,太子堕马,尸体下落不明,早就被踩成了一滩烂泥。

皇宫这边用衣冠下葬,在东宫停灵,皇帝只去看了一眼,便显现晕厥,再不肯探望。

沈皇后日日啼哭,病倒在床上。

王映月便日日守着灵堂,不吃不喝,痛苦至极,还要因为身份,每日来探望皇后娘娘,请对方保重身体。

大家都很痛苦,太子妃的痛苦柔婉谦和,腻藏在温顺之下,一把刀子对内连鲜血都擦得干干净净,不脏了一点地面。

这世上有诸多苦难,没有一个人的苦难像她一样不动声色。

王丞相一时心里难受,面容上泄露出了几分心疼。

皇帝顺势卖了个好:“丞相去看一看,劝一劝,太子妃柔和而知礼,有时就是太懂事,朕怕朕开口,她心里压力更大。”

“多谢陛下恩典。”纵然是王丞相也不可在后宫随意走动,得了皇帝的旨意,他才能去探望太子妃。

至于沈皇后这么做,想要支走他,再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不是很关心。

就算如今换个皇帝对王家也不会有特别的危害,何况只是个太子。

沈家争太子,是为全家族而争。

王家争太子,只是不想让事情变得麻烦而已。

王丞相的心思更多的还是付诸于王映月身上。

东宫里面挂满了白绸,还有祭奠的灯笼,来来往往的宫女侍者全都一身素衣。

灵堂就设定在正堂中,早有诸多人前来祭拜,明日便要下葬。

王映月跪在蒲团上,连悲凉的神色都恰到好处。

她总是最懂事的那一个,凡事都拿捏的进退有度不出格。

就连王丞相都认为王映月是最好的皇后人选,有母仪天下的风范,谁曾想上天喜欢愚弄人,这么好的一桩婚事,生生给拆散,阴阳相隔。

左右的宫女帮忙通报,王丞相进正殿先对太子殿下行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