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7章 时代的无奈(2 / 2)

加入书签

“比如说大安城,比如说当年埋葬百万阵亡将士遗骨的地方,再比如一些名山大川,像长白山之类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试着开发一下,供前去东北的百姓参观。”

李承乾不得不承认,眼前这家伙思想真的是太超前了,竟然提前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本来李承乾还打算再过上十几二十年,再搞这些事情,必竟那个时候大唐的百姓生活也都富裕了,手里都有了闲钱,在火车这种便利的交通工具下,出门旅行才会成为他们休闲时的主要目标。

可是,这个大祚荣竟然因为在车站看到了一些富商立刻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不得不说,这货也特么可以算得上一个标准的人材。

不过想归想,李承乾最后还是没有答应大祚荣的要求,毕竟现在搞旅游业有些早了,投资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与其把钱投入到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不如用来干点正事。

于是李承乾对大祚荣提出的想法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道:“那么你那里的矿山怎么样了?有什么进展没有?”

“矿山还在建设,两座铁矿,一座铜矿,另外就是一座煤矿。现在只是初期,一边建设一边开采,产量并不大。”大祚荣平静的回答道。

“也好,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这样做是对的,记住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本宫不希望隔三岔五就听到塌方死人的消息。”李承乾想到后世的一些矿山塌方的案例,忍不住提醒道。

对于大唐的一些贵族或者官员来说,人命其是是最不值钱的,没有几个人会在乎,报喜不报忧也是他们的正常习惯。

每年汇报采了多少煤,采了多少铜,可是死了多少人却被隐瞒了下来。

这是李承乾不想见到的,到了他现在的位置终于可以体会实事求是是多么重要。

那些报喜不报忧的官员或许是出于不想让上头烦心的目的,也有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考虑,但这对太唐百姓是不公平的,对大唐的未来同样是不公平的。

以前的一切皇朝之所以会覆灭,还不就是因为下面的人报喜不报忧,上面的人也只是喜欢听一些顺耳的东西,而讨厌一些不利的消息。

正是因为这样,百姓中积蓄的不满情绪才会一点点的酝酿发酵,最后导致叛乱的爆发。

大祚荣其实心中对李承乾的叮嘱是有些不以为意的。

在他看来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是为上层的人服务的,他们的死活其实并不重要。

当然,这里有一些历史和见识上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想法正是大唐大多数人的想法。

而这个大多数,便是指除了李承乾之外的所有人。

甚至就连经常把水能载舟挂在嘴边的老李,其实骨子里也并没有真的把这个天下所有穷苦人放在心上,他也同样是抱着利用的心思在喊口号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