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狭夷儿皇帝(2 / 2)
在投降的时候,狭夷皇国只提了一个要求:不废除狭皇,承认狭皇依然是狭夷皇国的最高统治者。
狭夷皇国并没提出,不得在狭皇之上设太上皇。
现在搞的这套,就是要让帝国皇室凌驾于狭夷皇室之上,只有获得帝国皇室的册封,狭皇的统治才具有合法性。
如果没有获得帝国皇室册封,哪怕血统正朔也无权统治狭夷皇国。
来东都湾册封狭皇,并不是因为狭皇身体抱恙,经不起舟车劳顿,而是要在狭夷皇国家门外做这件事,让七千万狭夷人知道,被他们当成半神膜拜了两千多年的狭皇,已经向帝国皇室俯首称臣。
从今往后,帝国的皇帝就是狭夷皇国的太上皇。
要说,在几十年前,在陈炳勋的时代,这件事就该完成!
如果陈炳勋在当年没有一面之仁,代表始武大帝册封了狭皇,让始武大帝成为狭夷皇国的太上皇,或者让随军出征的皇子留下来,行使统治权,让狭皇成为傀儡,狭夷皇国恐怕早就归顺了。
按照史书记载,狭夷皇国当时求着让帝国册封。
道理也很简单,在被陈炳勋用巨炮轰开国门后,锁国数百年的狭夷皇国猛然发现曾经的邻居竟然变得如此强大。
随后,遣唐风再次刮起。
在此风潮之下,自狭皇以下,到底层的平民都认为,向西边大陆强国学习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哪里想到,陈炳勋干脆利落的拒绝了,然后带着舰队离开了狭夷皇国。
当然,史书这么写,只是为了体现陈炳勋的豪迈与大度。
真实的情况是,在陈炳勋率领舰队敲开狭夷皇国的大门之后,引来西方列强的觊觎,布兰王国甚至派了一支舰队进入东望洋,试图在梁夏帝国之后,用同样的方式让狭夷皇国开埠通商。
为了独占狭夷皇国,陈炳勋按始武大帝的诏命,带舰队赶往炎海。
此后的几十年,陈炳勋一直在炎海与梵炎洋跟布兰王国等西方列强的海军交战,直到在基布要塞外面殉国。
没有册封狭皇,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稳住已经崛起的纽兰联邦。
虽然当时的纽兰海军还不够强大,但是帝国海军同样算不上强大,没有理由再增加一个敌人。关键是,纽兰海军是帝国在东望洋上的主要对手,而在陈炳勋远征梵炎洋的时候,肯定需要让后方保持稳定。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册封了狭皇,独占了狭夷皇国,纽兰联邦就很有可能会加入西方列强的阵营,并且在东望洋上用兵。因为陈炳勋分身乏术,无法同时在两边作战,所以帝国战败的概率极大。
最理想的结果,也只是保住东望洋的海外领地,错失向梵炎洋扩张的机会。
没有来自梵炎洋周边地区的资源,以及梵罗地区的市场,就没有后面的全面工业化,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梁夏帝国。
可见,陈炳勋并不是看不起狭夷皇国,而是受局势所迫。
此外,当时是始武大帝下的命令,陈炳勋是受皇命行动。
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所有列强都已参战,而且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必定要拼出个胜负来,所以就算册封了狭皇,也不会让局势变得更糟糕。
册封仪式其实非常简单,前后还不到十五分钟。
关键就一件事,由帝国的大皇子把盖有国玺的册封金书下给狭皇,而狭皇得在三拜九叩之后接旨。
完成之后,狭皇就成为了帝国皇室的臣子,成为了帝国的儿皇帝。
当然,还是干儿子那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