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55)(2 / 2)
想必同眼前这位徐大哥相处的还不错,还时常在他面前提起他和谢承,让对方心里有了醋意。
不碍事。姜羡余换了一只手抱小汤圆,对李明雅道:谢承在城东置了一座宅子,我们如今都住在那。你有空可以来做客,带上你这位徐大哥,到时我便同他切磋切磋。
徐靖微讶,没想到姜羡余一眼就看出自己试探的心思,还表现得如此坦荡,倒显得他小家子气了。于是他对姜羡余笑了下,多了几分真诚。
李明雅脸颊通红:我才不要带他去!我明日就来,明日他当值,我有空。
徐靖皱了下眉,欲言又止地看向她,倒也没有开口劝她改主意。
姜羡余又同谢承挤了挤眼睛,忍着笑道:明日还是算了,我们昨日刚到,家里还没收拾妥当,过几日才能招待你。
李明雅瘪了瘪嘴,瞥了徐靖一眼:好吧。
她推了推徐靖:你先回去吧,我要和小余哥他们去蓬莱阁用饭。
徐靖:
郡主,入夜后不如白日安全,还是
你自个儿就是京畿卫,你说哪里不安全?
徐靖:
再说了,小余哥会送我回家,对吧?
姜羡余哭笑不得,主动提到:用饭可以,徐公子一块来吧,我和谢承对京城尚不熟悉,还是由你来送郡主方便些。
徐靖感激地看了姜羡余一眼,低头看向李明雅,征询她的同意。
李明雅见姜羡余都这么说了,别开脸没有再赶他。
徐靖连忙趁热打铁,唤随行的下人去蓬莱阁订包间。
姜羡余和谢承带着小汤圆,同明雅和徐靖一块用了饭,因此得知了两人相识的经过。
徐靖是御史大夫的嫡长孙,没走文臣的路子,而是进了京畿卫,从小兵做起,花了两三年功夫升了卫长,如今刚好二十,比明雅大了四岁,是皇帝做媒,给明雅挑的夫婿。
李明雅起初不太乐意这么早被安排婚事,后来见过徐靖,觉得他同那些世家子弟不太一样,同自己想象中的军中糙汉也不太一样,便多接触了几回。
徐靖一开始也是为了应付皇帝的安排,后来却觉得李明雅比许多贵女闺秀更为坦率真诚,渐渐动了真心。
如今两人基本已经过了明路,就等皇帝下旨赐婚。
姜羡余自然是祝福明雅,也希望她早日成婚。如此一来,就算以后睿王在夺嫡中失利,明雅也有夫家护她一二,不至于孤苦伶仃。
用过饭,姜羡余便与明雅和徐靖告别,同谢承带着小汤圆回谢府。
小汤圆出门一趟耗了不少精力,返程时已经睡着了。
我来吧。谢承把小家伙抱下马车带回屋里,见姜羡余让奶娘打来热水,建议道:你先沐浴,我给他擦。
姜羡余也没扭捏,转身去净室沐浴。谢承给小汤圆脱了外衫,擦了擦脸和手脚,放进烘暖的被窝里。
姜羡余洗到一半,忽然听见净室门被打开,有熟悉的脚步声慢慢靠近。
他扯过布巾挡在身前,却见谢承已经开始脱衣服。
你、你干嘛?
沐浴。
可我还没洗完。
嗯,我给你搓背。
姜羡余:
最后浴桶里的水洒了一地,姜羡余被抱回床上的时候还忍不住想:我真是信了你的邪!
谢承拿来帕子给他擦头发,揽着他靠在床边炭炉旁烘干。
看得出来,圣上很疼爱明雅。谢承忽然道。
嗯,姜羡余舒服地靠在谢承怀里,如果徐靖确实如今日所见表里如一,皇帝确实给明雅挑了一个好夫婿。
谢承顿了顿:九王应当不会让睿王全身而退,但也不至于对李明雅赶尽杀绝。
姜羡余忽然抓住谢承的手,心疼道:你你也别恨他了,都过去了。
谢承呼吸一滞,深吸一口气将他揽进怀里,不成,过不去。我只能答应你不伤害李明雅,至于睿王,于公于私都留不得。
我明白姜羡余回身抱住他,我只是不想你难过,不希望你一直记着前世的事。
谢承低头亲了亲他,两码事,如今你在这儿,我哪有空难过?
姜羡余忍不住笑意,哼了一声,凑上去同他接吻。
睿王府,面相儒雅俊朗的中年男子坐在书案前,听着下人的汇报微微蹙眉。
姜羡余?
是,根据郡主原先的侍卫队长交待,这人便是郡主在江南认识的镖局少东家。同他一块来京城的还有扬州谢家的独子谢承,去年乡试中了解元,如今正好来参加会试。
中年男子食指敲了敲桌面,吩咐道:详细查查这两人的背景,把原先跟在明雅身边的下人召回来,仔细盘问。
是。
中年男子又问:听说沈追也回京了?
是,沈大人同诚王殿下一道返京,再过几日便到了。
中年男子沉吟片刻:你说,他能查出想要老九性命的罪魁祸首么?
这卑职不敢妄断。
中年男子轻笑一声,下去吧。
是。
李明雅说好去谢家做客,却一直到会试开考也未能成行。
二月初九,会试如期举行。
这回姜羡余依旧在考场外等,只不过同行的人多了谢桑柔、苏和、小启轩和小汤圆。
因为要照顾两个小家伙,姜羡余不敢像先前乡试那般在马车里过夜,于是在临近的茶楼租了九日的包间,时不时就来看一眼。
一连考了九日,谢承和段书文等人出来时,下巴都长了一圈来不及修整的胡茬。
茶楼包间里,小汤圆愣愣地看着谢承,似乎有些不认识他。
小启轩也好奇地摸段书文的胡茬,惊讶地感叹:爹爹的胡子好扎!
段书文面上一片轻松,拉住一直忐忑却又不敢问他的谢桑柔,说道:放心,这回我感觉还成。
谢桑柔顿时落泪,激动地抱住了他。
段书文将娇妻爱子揽入怀中,如释重负地呼了一口气落榜的滋味,他应当不用尝第三回 了。
姜羡余见状,把怀里的小汤圆递给苏和抱着,悄悄问谢承:这次考了什么?难不难?
谢承:策论以江南雪灾为例,考如何应对天灾。我同姐夫详细论过这个问题,姐夫应当答得不错。其他考的同往年差不多,姐夫底子扎实,应当稳妥。
姜羡余点了点头,又迟疑道:那你俩的策论不会差不多吧?
谢承捏了捏他的耳朵:想什么呢?我虽然同姐夫论过这个问题,但构思如何完善、具体如何实施,都得靠自己琢磨,我同姐夫的行文风格也不一样,怎么可能雷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