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2 / 2)
拓跋曜满意的看着崔远,崔远是崔太皇太后的侄孙,他理应远着,可因他实在能干,故拓跋曜不顾他身份执意提拔,自己眼光果然不错,“秦家谋反,叱罗将军凶多吉少,平城岌岌可危。我已命贺兰英雄追捕谢简和谢灏,你领禁卫首领护卫太皇太后和诸官回京,朕将皇位传于三皇子。”
“臣遵旨。”崔远跪下领命。
拓跋曜轻咳几声,又吩咐了重臣几句,重臣们看着越来越难受的陛下,心如刀割,一个个发誓要守卫帝国,同乱臣贼子誓不两立。
拓跋曜遗憾的看着外面昏沉沉的天空,他看不到天亮了,他真的不想死,他还有很多心愿没完成,可是一切都晚了。拓跋曜大口的吸气,恍惚间他仿佛看到自己穿着冕服,手挽阿蕤意气风发的坐在皇位上,底下是臣民们山呼万岁……
“陛下!”崔远等人见拓跋曜呼吸越来越沉重,正想唤太医,突然沉重的呼吸声没了,崔远大着胆子上前给拓跋曜探脉,探不到拓跋曜的脉搏后,他泪流满面的跪地,陛下一世英明,怎么会死在一个蠢货手上?不止拓跋曜不甘,跪地大哭的重臣也不愿相信,他们还有很多想法想要完成,可是完成他们想法的陛下驾崩了!
太皇太后站在寝殿外听着众臣的哭声,脸上一片漠然,终于他也走了,太皇太后嘴角扯了扯。
“太皇太后!”耳畔传来宫侍惊惶的声音,太皇太后偏头望去,宫侍们看着太皇太后冷得几乎结冰的目光,吓得都快站不稳了,他们力持镇定的说:“太子薨了。”
“死了吗?”太皇太后仰头看着暗沉的天空,“死了也好,跟他爹一起走,他爹总能照顾他一二。”活着不在乎儿子,死后看到陪着自己的儿子,总会心软些吧?
“太皇太后。”崔远等人太医过来,确定陛下驾崩后,便退出寝殿,让内侍伺候陛下换衣,他们出来同太皇太后议事,“我们必须尽快回京。”平城是秦家的地盘,他们留在这里太危险了。
太皇太后颔首说,“我们立刻启程,你去安排。”她对侄孙还是很放心的。
崔远退下安排。
太皇太后转身吩咐宫侍,“一切从简,不必要的东西全部舍弃。”这会是逃难,和之前游玩不同。宫侍们连声应是,太皇太后心中沉甸甸的,也不知秦家下一步会走什么棋。如果她是秦宗言,定会放开边防,任柔然、高句丽、契丹等外族入侵,将中原扰个翻天覆地,动摇大魏根基。只是如此一来,他们回京城面对的情况就更难了,更甚者她能不能顺利回京还两说……太皇太后长叹一声,早知秦家有如此实力,一开始就要把秦家打压到底。
秦家目前的谋士提出的建议跟太皇太后想的完全一致,他们就想趁着这次机会,将柔然骑兵放入中原,将中原扰得翻天覆地,动摇大魏根基。但是这提议被谢知断然否决,“绝对不行!”
众人愣怔的看着女君,秦家目前一半实力是谢知带来的,秦纮又爱重谢知,秦家下属们都很尊敬谢知,平时也对谢知言听计从。可女君向来不怎么参与军事方面的建议,她总说自己不懂军事,不敢随意妄言,众人还是第一次听到女君如此决然的否决一件事。
谢知正色看着秦纮留下的人手,“我们秦家世代镇守边关,为中原子民抵御柔然入侵,这是秦家的责任,也是民众对我们爱戴的由来,我们不能自毁长城!”谢知很清楚这次柔然入侵是大人和五哥挑起的,只不过现在战争还在他们可控范围内,想到秦家、谢家那么多人的命,谢知睁眼闭眼过去了。秦家和柔然早晚都要打,如今只不过是提前打一仗而已,这是不可避免的。
可放外族入侵中原绝对不行,谢知前世历史上有太多外族入侵中原,害得中原百姓生灵涂炭的事迹。人活在这世上必须要有底线,谢知绝对不能放开这个底线,哪怕为了皇位都不行,“就算是将军和少郎君在,他们也不会允许你们如此做的。”她相信自己公爹和丈夫这点底线还是有的,不然他们现在也不会领军在外,直接带兵回来了。
第252章 乱世起(三)
“可若不如此行事, 魏国那些臣子就能顺利退回京城, 我们没有那么多人手阻拦他们。”谋士说,秦家兵力不少,但秦宗言领了一半去攻打柔然、秦纮领了余下的大部分围剿趁乱入侵的外族和对付彭城王,留给他们的人手就不多了。他们还没自大到认为可以带着这些人手去攻打平城, 平城的军士都是拓跋曜手下的精锐。
拓跋曜刚死,余威尚在,他们不宜跟他们强拼,“且将军还背负了弑君恶名。”谋士这句话说的非常小声, 秦纮让郭彦暗杀拓跋曜的事连谢知都是最后才知道的,这些人就更不可能清楚。大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平城的消息传来,拓跋曜亲口说秦宗言怂恿大皇子暗杀自己,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谋士们心里很着急, 如果他们放外族入侵,完全可以把这次恶名全部推倒大皇子和外族身上。
谢知额头突突直跳,她就没见这么干脆接过污水往自家主君头上泼得人, 她叹气, “刺杀陛下的是大皇子,与大人何干?就算有小人心存恶念, 污蔑大人刺杀陛下, 我们还同小人计较不成?待大人荣登大位那一日,什么恶名都没了。”不管事实如何, 反正他们是坚决不能承认这件事, 等大人当了皇帝还有什么恶名?拓跋曜说大人刺杀他又如何?他都死了, 死人是没法为自己辩解的。
谢知心中微叹,她对拓跋曜已没男女之情,可拓跋曜对自己向来不错,得知他身故谢知心里还是有点伤心的。纯粹为他死而伤心,他不死麻烦的就是秦家和自己了。刺杀拓跋曜是解决他们目前困境最快、也是损失最少的方式,可也后患无穷。拓跋曜没有马上死,还活了不短的时间,这点时间足够他处理自己的后事,大人刺杀拓跋曜的恶名是洗不掉的。谢知心里同情大人,明明不知情,还为儿子担了这么一个恶名。
谋士斩钉截铁的说:“所以女君更要放开防线,让那些蛮夷入中原,这样才能动摇大魏根基!”
谢知用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让蛮夷入中原,动摇的岂是大魏的根基?”动摇的是汉文化的根基好吗?就算后世史书冰冷的表述五胡乱华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是有深远意义的。可谢知也情愿不要这种民族融合,那时候死了多少人?十室九空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成语,而是一个血淋淋的描述。诚然一个封闭的文化是长久不了的,可民族大融合并非只有战争手段,唐代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往后的朝代只要不是闭关守国,都能民族大融合,用文明的手段民族大融合不好吗?
谢知见在场众人虽不至于像那谋士般,恨不得她马上答应自己的计谋,但面上也浮现了少许不以为然,她可以保证很多人心中腹诽自己“妇人之仁”。谢知闭了闭眼睛,大人和五哥出征了,为了保证他们安全,谢知让他们带走了大半精锐,自己只留下少许武士,郭良几个顶尖谋士都随军出征了。
谢知以为留下的这些谋士,就算不像阿耶、郭彦、郭良般运筹帷幄,也起码有基本的理智,没想这些人在大人弑君的刺激下尽出馊主意,一堆酒囊饭袋!难怪大人老说人才难求。她耐性子跟他们解释,“魏国豪强林立,魏帝虽身死,可魏国大权仍在,大部分豪强不敢放任私兵横行。一旦我们引狼入室,那些豪强就有了扩展私兵的理由,届时我们不仅要应付蛮夷,还要应付各地崛起的诸侯王,疲于奔命,我们还如何能图谋问鼎天下?”以史为鉴,引狼入室的人从来没一个有好下场。
“既然女君觉得此计不可行,您可有别的提议?”另一名谋士问,受主君们信重的郭良等人不在,他们正想在女君面前一展才华,奈何女君太过妇人之仁,不愿意多杀生,不知她有什么想法?
“囚禁太皇太后、扶植皇三子登基,挟天子以令诸侯。”谢知说,他们本意是扶植太子之子,但大皇子下手不狠,没马上弄死拓跋曜,给他留了下遗诏的时间。三皇子是拓跋曜指定的继承人、太皇太后是他金口玉言定下的辅佐之人,这两人代表了魏国正统,必须要把他们控制在手中。有他们在,各地豪强肯定暂时不敢有大动作。谢知也不指望他们能一直安分,只要安分几个月就好。
“我们这点人手如何挡得住禁军精锐?”谋士们大惊失色,纷纷阻止谢知这种异想天开的建议。
谢知看着这些人只感心累,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从谏如流、善解人意的主人,可是看到这些谋士,她却只想把这些人嘴都封起来,果然是事情太多、五哥孩子又不在身边,让她心情暴躁了吗?谢知长叹一声,好言好语的以最快速度打发走了这些谋士,问单独留下的亲卫将领道:“如果让你带一千精锐突袭魏军,你们可有把握将大部队冲散?”
谢知说自己不懂军事,那是跟秦宗言、秦纮他们比,他们毕竟是真刀实枪上过战场的,而谢知懂得再多也是纸上谈兵。可这些谋士同样也是纸上谈兵,他们也没怎么上过战场,而且他们还不知秦纮给谢知留下的兵是秦家精锐中的精锐。
秦家精锐只有两万余人,秦宗言、秦纮带走了大半,只留了两千给谢知。谢知是秦纮的命根子,他若没有完全的把握,怎么敢只留两千精锐保护妻子?这些精锐单兵作战都是以一当十的存在,如果结成小队是以一当百的存在。
“五百足矣。”将领简洁的说,他还没忘他们的职责是保护女君。
谢知眉头一皱,“我给你一千,我要求你绝对完成任务。”她多给人手是想降低伤亡。
将领说:“郎君走之前再三叮嘱我们,要保护女君。”
谢知道:“我的安危你们不用担心。”她顿了顿说,“我会跟你们一起去。”特殊时刻,谢知也不想隐瞒将领自己的打算,她还指望他们保护。
“女君!”将领大惊失色,战场形势莫测,随时都有危险,郎君走之前再三叮嘱自己要保护女君,他敢带女君上战场,等郎君回来肯定军法处置自己。
“我必须去。”谢知轻叹一声,“阿耶离开时候把公主、郡主和孩子们都留在平城了。”以太皇太后的行事,狗急跳墙时肯定会把谢家子嗣全杀光,届时让阿耶怎么面对大哥、二哥?阿耶是为了她才如此,她不能让阿耶单独面对这样两难的抉择。同样她也不想把这责任推到属下身上。
将领欲言又止,他想说既然谢太守都抛弃子孙了,女君又何必费心?可女君坚持一起去也是为自己好,这样他就不用承担是否要杀死谢氏子的罪孽。如今这情况,就算自己杀了谢氏子也没人会说自己什么,可等将来将军荣登大位,他的下场就不好说了。且他清楚女君的脾气,她既然说了要去就肯定会去的,他沉吟了一会道:“战场危险,还请女君稍作装扮。”军营里有个女人太突出,还是让女君扮成自己近卫比较好。
“好。”谢知一口答应,只要将领答应带自己出门,一切都好说。
“郎君留下两千精兵保护女君,还请女君将精兵尽数带走。”将领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可没自大到认为自己带上一千人就足够保护女君。魏国太子被数万人保护都被流箭射死了。
“这样坞堡就没人保护了。”谢知反对,娘还在坞堡里,她不能让娘有危险,过几天阿耶和祖父也要来,“起码留下五百人。”谢简、谢灏、郭彦几人还在逃亡的路上,平城的消息是谢知通过另外渠道知道的。
“坞堡坚固,三百人足矣。”将领说,他见谢知还想反对,继续劝道:“我们还有于将军和数万屯兵,想要攻下坞堡,起码要数十万人、月余时间,这点时间足够我们从平城回来了。”将领这么说也是谦虚了,除非是二十万大军压来,不然凭着他们坞堡,于波起码可以抵挡个一年半载。
谢知和将领提起的精兵,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职业军人,平时专职就是军训。除了这两万精兵,秦家还有屯兵,平时抽出一段时间军训,大部分时间用来干活。谢知所在的屯堡里是全民皆兵,随时可以拉出数万民兵。这民兵比不上精兵那么训练有素,但也不是那些临时拉来凑数的壮丁可以比拟。
谢知一想也是,拓跋曜死了,魏国主要兵力不是去打柔然、就是被彭城王带去怀荒,太皇太后为了自身安全,也不敢擅动手中仅剩的兵力。没了魏国威胁,别的小国更不用担心,除了柔然、高句丽,别的国家出不了那么兵力。
“我们现在就走。”谢知说。
将领拱手道:“属下去点兵。”
谢知颔首,她也要换衣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