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孙可望经略荆州(1 / 2)

加入书签

荆州城又称江陵城,是因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

其后两千多年里,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

历史上荆州除了做过楚都外,不少诸侯小国,如南齐、后梁、荆南等割据政权,都曾都于此地。

在明代,荆州只是一个府城,不过规格却远胜于一般州府。

荆州整座城池周长近二十里,城墙宽厚坚固,高三丈以上,是湖广仅次于襄樊、武昌,可以与长沙比肩的坚城。

在张献忠入川后,孙可望就成了湖广西军的最高指挥,行事不用事事向张献忠禀报,能够做他想做的事情。

历史上孙可望主政云南、贵州两个弱省,却养兵二十余万,同占据天下九成的清廷对抗多年,甚至一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局面。

可以说,要不是他心太急,使了昏招,自己挑起内讧,结局不至于那么悲惨。

相比于张献忠,孙渴望对于打劫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并不是太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经略一方,积蓄实力。

孙可望与张献忠不同,他是读过一些书的,自是知道,历史没有流寇坐天下的例子,想要坐天下,就必须要改变流寇的习性,稳固根基,开始向政权转化。

去岁李自成的失败,更是让孙可望,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在张献忠入川后不久,孙可望便对西军原有的策略改弦更张,停止“打粮”、“追饷”的策略,开始转为申明军纪,禁止荆州西军继续劫掠,转为经略一方。

正好这时,明军收复武昌后,停止了对西军继续用兵,便给了孙可望实验自己想法的外部环境。

从1643年底,孙可望便将西军所辖州县的田亩,划分为营庄,每庄都由一名西军小校管理,营田给予百姓耕种,田赋他得四分,民得五分,田主得一分。

百姓如果是种自己的田,就能得六分,种地主家的地也能得五分。

虽说这个赋税比例比较重,但湖广水系发达,田亩肥沃,一年两熟,产量远胜北方,百姓交得多,收获也多,还算能够承受。

而除田赋外,孙可望不再征收人头税和其它种内繁杂的赋税,因而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增加多少,反而有所减少,对西军并不排斥,甚至比较欢迎。

荆州地区,唯一对孙可望不满的是地主士绅,他们不能收取高额佃租,只能固定收一成,但是毕竟还有得收,便也减少了敌对的情绪。

孙可望这些举动,很快就使得西军,在荆州地区,站稳了脚跟。

在西军占据荆州之初,西军四处打粮,把百姓剩余的粮食无条件的抢走,便打击了百姓耕作的积极性,都不愿意耕种,或者不再惊心打理田地。

孙可望实行分成制,严明军纪后,百姓只要将粮食种出来,便能收货至少五成粮食,并且没有地主和苛捐杂税的盘剥,百姓能看到确定性的收益,积极性立时提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