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嫂嫂也在(1 / 2)

加入书签

时间到十一月中旬,天空中雪花飞舞,关中大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

在通往西安的官道上,数万大军脚踩着薄雪,顶着寒风向前挺进。

高义欢骑在战马上,观察着这官道两侧,白雪皑皑的原野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出现一个村落,炊烟袅袅升起,看样子已经有了些生气。

“看来近一年的时间,李先生治理关中,还是颇见成效啊!”高义欢嘴里哈出白气。

陈名夏脸颊冻得微红,吐着白气道:“关中乱了多年,土地多,人口少,藩府组织百姓耕种,靠近渭河水系的良田种麦子,差一点的田地,便种棉花,还有玉米和番薯。明岁之后,渭河平原上的粮食能够满足关中六成的消耗,剩下四成则从湖广和四川转运。不过粮食上虽有缺口,但是棉花收获后,则直接卖给西安附近的工坊织出棉布,然后销往西域、蒙古、乌斯藏,换取牛羊、马匹、还有毛皮,总的算起来,收支应该能够达到平衡。”

高义欢问道:“关中生产的棉布,应该是比不上江南的货物吧。这些棉布能有竞争力么?”

陈名夏道:“江南的棉布确实要好于关中生产的棉布,他们的货物不仅精美,而且还比我们的货物便宜。在关内,我们的货物基本都没有竞争的能力,不过关外的蒙古人,对棉布的要求,并不像关内那么高,粗糙点没关系,能穿就行。我们现在是占据了距离近的优势,加上藩府对关税的调控,让关中生产的棉布,能占据一席之地,但想要彻底竞争过江南,臣以为不太可能。”

陈名夏是江南人氏,对江南经济发达,棉纺、丝织的厉害之处,是深有体会的。

高义欢沉思着点了点头,“江南纺织历史悠久,关中刚刚起步,只要能生存下来就行,不用急于一时。”

陈名夏道:“其实藩府要扶持关中的棉纺工坊,还是有很多办法的,但是问题在于,藩府只能控制藩国之内的事情,还不能影响外部。我们不转卖江南的布匹,别人会进行转卖。现在口外对蒙古人的贸易,大部分都是被山西的晋商把持,他们在江南拿到物美价廉的货源,最远能够卖到罗刹国,把我们在口外的生意都抢得差不多了。”

这还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满清对蒙古的影响力,要比西魏大太多了。

晋商借着满清的庇护,在口外贸易时,比西魏国的商队更安全,而他们手中的货物,又比西魏的好,那西魏便很难竞争过晋商。

“这次满清唆使蒙古入寇关中,就是商队,发回来的消息。”高义欢沉声道:“商队去口外,不仅能够为藩府带来高额的收益,同时还能收集口外的信息。因此藩府必须要给商贾一些支持。现在看来我们的货物,成本高,品质差,是一个短板,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成为一个优势。货源掌握在别人手中,终究是受制于人。不过我看除了货物之外,最主要的一点,还是要提高大魏在口外的影响力。”

陈名夏道:“大王真是一针见血,要是我大魏的影响力足够,能够震慑住周边蒙古,将晋商挤走就不成问题。不过想要解决蒙古,震慑周边蛮夷,却并不容易啊!”

高义欢微微颔首,嘴角哈着白气道:“这确实不是一件易事,首先我们大魏必须足够伟大,伟大到令诸夷崇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兵事上,全面碾压他们,让他们高度的认同和崇拜我们才行。我们必须在文化和兵事上保持绝对的强势。”

陈名夏看着高义欢愣了下,内心忽然有点激动起来,“臣明白!就像盛唐一样!”

高义欢点了点头,遂即又摇了摇头,“唐朝并没有完全做好!”

他正说着,抬头一看,远处一座雄伟的城池,已经出现在眼前,遂即笑道:“呵呵~到王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